我们对全球工控龙头企业进行梳理,统计范围包括安川、发那科、ABB、欧姆龙、施耐德等企业,并针对其工业自动化相关业务、以及中国地区业绩表现进行重点分析,旨在站在全球视角为国内工业自动化产业提供梳理与发展借鉴。
对比公司:汇川技术
全球龙头表现:工控业务、中国区收入底部震荡,部分龙头大幅下调盈利预期。
我们跟踪并分析了全球工控龙头企业的季度收入、订单、及中国区表现,统计范围包括安川、发那科、ABB、欧姆龙、施耐德、台达、汇川技术。由于各企业披露口径有所差异,以下对可比数据进行分析。
3季度期间,安川、发那科、ABB、欧姆龙、施耐德总营收分别同比-13%、-22%、-3%、-18%、+4%,工控相关业务收入分别同比-17%、-43%、-3%、-10%、+1%,中国及相关地区收入分别同比-17%、-34%、-5%(订单口径)、-25%、+4%。
由于业务结构及地区分布等因素差异,欧美系龙头相对稳健,日系业绩表现更能反应中国市场变化。目前各龙头企业工控业务持续低迷,并且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反复影响下,中国及相关地区收入及订单整体仍然较弱。
业绩压力之下,安川、欧姆龙等企业纷纷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安川下调收入、净利润预期10%、46%至4200亿日元、190亿日元,分别对应-11.5%、-53.8%的同比下滑;欧姆龙下调收入、营业利润预期6%、22%至6700亿日元、450亿日元,分别对应-8.5%、-33.1%的同比下滑。
工控市场跟踪:OEM市场持续萎缩,项目型增速回落。
工业自动化行业在制造过程中担当自动控制、驱动与执行等作用,以代替人工、提升效率。行业按照产品可以分为控制、驱动、执行、反馈等层级,按照下游应用可以分为OEM市场与项目型市场。
供给端来看, 3季度市场下滑3%,需求差异导致产品分化。1-3季度工业自动化市场产品规模985亿元,其中3季度工业自动化市场产品规模332亿元,增速已连续逐季下滑7个季度,其中低压变频、通用运动控制、PLC在3季度分别同比-2%、-13%、-4%,增速均较2季度继续下滑。
OEM市场来看,1-3季度 OEM市场规模484亿元,同比下滑4%。单季来看,3季度OEM市场规模为163亿元,同比下滑6%。OEM市场主要包括机床、风电、电子制造设备、包装机械、食品机械、纺织机械、电梯等领域。3季度风电、建筑机械、电梯、交通运输工具表现较好,电子制造设备、机床工具、印刷机械等表现较差。3季度当季同比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包括风电(30.8%)、建筑机械(10.0%)、电梯(6.1%)、交通运输工具(2.0%)等,同比下滑最快的包括电子制造设备(-27.4%)、机床工具(-13.6%)、印刷机械(-12.0%)等。细分行业的增速表现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具备较强的相关性。
项目型市场来看,1-3季度项目型市场规模50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3季度市场规模为174亿元,同增2%,高增速逐季回落。项目型市场主要包括化工、石化、市政、电力、冶金等细分领域,3季度冶金、化工、石化、公共设施表现较好,汽车、电力、造纸较差。3季度同比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包括冶金(9.6%)、化工(8.9%)、石化(8.0%)、公共设施(7.1%)等,同比下滑最快的包括汽车(-13.7%)/电力(-11.0%)/造纸(-5.8%)。
工控作为顺周期行业,具备明显的周期性,历史而言平均三年一轮周期,而本轮周期自2016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年时间,本轮周期下行自2018年中以来已经经历了一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已经位于周期底部阶段。工控产能周期的核心逻辑是,下游企业盈利改善——在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下扩产——对应贡献至中游核心零部件公司的订单及营收。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利润领先工控行业1-2个季度。我们预计目前工业企业盈利已在底部,对应工控行业有望在2019年4季度至2020年逐步回暖。
风险
融资环境边际趋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本文摘自:2019年11月12日已经发布的《工控全球比较:3Q业绩筑底,期待周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