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芜湖市鸠江区,原来的无为县汤沟镇前堡村,现在还是典型的芜湖这一带的农村代表,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生活方式。
今年春节回来,明显感觉到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道路,更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消费观念。
硬件上,村里第一次有了水泥路,过年这几天下雨出门终于不担心鞋子湿透,老人也不易摔倒,但是两辆汽车会车还是慢下来考验下技术。
第一次见到这么干净的乡村水泥路
水泥路好了,村里的汽车又多了几辆,基本都是10多万的车子,春节走亲戚基本是汽车相送,这么多年来,夜晚的乡村有点黑暗,但是今年全部将传统的灯泡都改造成了LED灯,周围几个村都是这样,非常白亮,配合水泥路,基本告别手电筒夜行了。过往最让我们担心的还是春节期间过了晚上10点基本停水,今年开始和城里一样了。
我看了下镇上的电器专卖店,老板说现在滚筒洗衣机和柜机空调都卖得不错。
隔壁行政村一个亲戚告诉我,他们那里开始了农村厕所改造,政府补贴3000一家,自愿原则,有一部分村民开始尝试。
农村的管理方式原来可以说基本没有管理,今年我们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第一次开始了专人负责清理,工资由上级政府发放,农民也基本习惯了把生活垃圾放在公共道路两侧,垃圾筒还没有出现。过去这么多年遍地塑料袋飞舞的现象基本看不到了,我家附近以前的小型垃圾场也被清理了,现在清晨的乡村变得很干净宜居了。
农民的娱乐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说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两个广场舞队伍在村里的前后两地同时进行。过去农村平时和春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基本是麻将等,但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广场舞、“K歌之王”软件等娱乐,我的一些亲戚买回来专业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开始了业余K歌和分享,网上KTV变得很流行,平时分散在各地的亲友也可以通过歌唱分享实现交流。
年初四的夜晚的农村广场舞
关于烟酒消费
农村的消费方式和能力都提升比较大,初六的婚礼非常多,到处是鞭炮,少部分在市中心大酒店办理,大部分安排在镇上的酒店。过去几十年的农村流水席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今年参加表妹的婚礼,五彩的大厅基本是来自双方农村的亲戚。
妹妹妹夫的婚房120平米,前几年3000多一平买的,现在超过1万每平了,去年我们村也有几户在芜湖买房了,8000每平买的,今年都增值了,现在在芜湖谈对象大部分要求在芜湖买房,村民们说现在芜湖的房价上万压力也大了,偏一点的地方还是有7000多的。感觉他们在芜湖这样的地方买个三房,靠全家之力并不十分吃力,但是这次房价涨完,估计不少人又要承受一定压力了。
现代的婚礼开始在农村尝试
喝酒的人在进一步变化,我们家去了不少婚礼、生日宴之类的宴席,我观察到现在喝白酒的基本是4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喝白酒的很少,很多桌的酒不怎么动,老人之间喝酒也比较随意,不再劝酒,越来越多的人开车了,喝酒比较少,宴席上开始有葡萄酒了。亲戚之间的宴席升级比较快,55~85元比较正常,去年还是以40多元为主。
农村走亲戚的礼品非常丰富,我在镇上观察了几个批发部,现在婚宴基本以80~120元为主,洋河海之蓝提升比较大,好几个店都断货了,古井贡和口子窖80多元的产品基本主导,已经有一部分条件不错的村民开始送天之蓝这样的次高端白酒了,这是以前极少看到的,整体结构还是慢慢提升的。其他的礼品包括六个核桃、伊利安慕希,食品上看到达利园的面包等产品很流行,基本占据了我去的两个乡镇主要的批发部食品货架,中老年奶粉感觉很多人都在作为礼品相送,脑白金很少看到了。
乡镇的烟酒专卖店
教育
现在行政村的小学人数很少,我一个侄子在6年级,班上只有28个人,低年级只有20个左右,他的父母准备从初一开始送他到寄宿学校,2-3个星期回来一次,这样父母外出打工不便照顾的问题会适度解决。
工作
现在老乡们普遍反映工比较难打,一方面工地在减少,过去5年,盖房子的工价基本没有提升,如果按照每天9个小时砌墙计算,在南京上海一带,收入在230~250元/天,小工130~150元/天,不管吃住,如果几个人承包一个小工程,起早贪黑,每天能接近400元,但是那样十分辛苦,也很难长期有这样的机会。几个在北京做家庭装修的,全年毛收入在12万左右。隔壁村很多人在外做熟食,以前赚钱相对容易,现在生意也比较难做,很多人在转型进入这个行业,基本去河北等地为主。
很多在北京打工的亲戚也随厂慢慢转移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各地,也有大企业去山东的,很多3-5人的小厂慢慢倒闭,一部分回到无为老家,通过物流将货物发送到北京等地,在当地雇佣专人上门安装。工资普遍在4000~5000元,工作1-2年的小伙子,工资3000~4000元也比较多,在芜湖老家家具厂上班,200元/天,工作量比较大。几个做路面工程绿化的,每天120元,干一天算一天。
今年聊下来,对未来的工资提升普遍不乐观,木工、瓦工、水电安装、熟食、小家具等传统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老乡们还告诉我,现在建筑工地开始通过整幅墙面的工厂化生产,工人砌墙的溢价能力越来越低,这两年部分工地的施工价格是下降的,僧多粥少,也有人在考虑转型,隔壁村做熟食的很多都是从泥瓦工转型来的。
二胎
今年村里100多户,去年有1个二胎,一个即将生产,双方父母反对意见很大。以前都是父母催促,现在完全反了,出乎我意料,即将生二胎的母亲告诉我,现在根本没有精力照顾,生下来奶粉尿片几千一个月,如果生下来是女孩就好了。行政村书记告诉我,2017年二胎比2016年多,2018年不知道怎么样,整体生育二胎的还是很少,养育成本比较大,现在没有任何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