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Weekly | 我们将中金研究宏观经济,A股,港股,海外策略,金融工程及全球外汇周度报告汇集成篇,带您快速回顾上周要点,展望当周宏观经济和市场趋势。
目录
- 中国宏观:细数保交楼方案
- 海外宏观:欧美陷入“数据弱、政策紧”窘境
- A股策略:关注业绩与政策基调
- 港股策略:盘整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 海外策略:“便宜钱”消失的全球资产定价影响
- 金融工程:中性乐观 看好成长
- 全球外汇:衰退担忧或支撑美元
中国宏观 Macroeconomy
细数保交楼方案
散发疫情影响有所减弱,CEAI周环比改善。分经济活动类型来看,上周生产、消费、建筑投资三个分项周环比分别改善0.6、0.9和2.6个百分点,其中建筑投资活动环比改善较大,消费活动也有所回温,生产活动表现平稳。
楼市复苏节奏受扰。房地产景气指数较上周小幅回升(录得99.23,前值99.15),主因集中土拍下,供给修复略有加速(录得99.39,前值99.15),需求量缩价升趋势延续(录得99.64,前值99.28),但停贷带来局地观望情绪,融资略有下降(录得98.66,前值99.03)。
保交楼方案纷纷落地。各地地方政府“保交楼”政策执行力度加大,“一楼一策”全力推进复工。从地方看,保交楼方案强调市场化法制化,调动政府、房企、国企、金融机构各方的积极性推进债务化解、存量资产盘活、增加现金流。
更多内容请详见《细数保交楼方案》
海外宏观 Macroeconomy
欧美陷入“数据弱、政策紧”窘境
欧美7月Markit PMI(初值)继续下降,但6月CPI增速却居高不下,通胀压力未见缓解。整体看,欧美经济下行速度快于通胀回落,“滞胀”格局愈发凸显。数据转弱并未阻止央行加息,继上周欧央行大踏步加息50 bp后,本周将迎来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面对高通胀,美联储没有理由就此“收手”,加息75 bp的概率仍然较大。往前看,我们认为,在需求走弱和物价高企的双重夹击下,欧美央行还得“忍痛”紧缩,这将使市场不得不面对“数据弱、政策紧”的窘境。低迷的经济数据遇上“鹰派”的央行,风险资产或面临进一步调整压力。
更多内容请详见《欧美陷入“数据弱、政策紧”窘境》
A股策略 Strategy
关注业绩与政策基调
7月初以来A股市场在前期明显反弹后整体表现略显疲弱,成交有所回落。我们在7月初提示市场可能会从此前的单边上行转为双向波动,海外美欧衰退预期加深、国内政策预期边际变化、疫情局部散发、房地产相关问题、二季度经济阶段性扰动下的上市公司业绩等内外部环境对市场影响较为综合。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阶段正处于4月底强势反弹后的检验期,双向波动、缺乏趋势的情形仍在演绎,后续市场走势需要综合考量国内增长修复力度及持续性、二季度业绩报告、稳增长政策环境、局部疫情形势、海外主要国家衰退预期对中国的影响,等等。临近7月底需要关注国内政策方向尤其是近期可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期对市场走势不宜悲观,当前中外政策周期继续反向,仍有望支撑中国市场相对海外显现相对韧性。
我们重申下半年展望的观点,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中国下半年市场可能并非单边行情,需要先求“稳”,然后伺机而“进”。配置上,我们继续建议以宏观关联度不高或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成长风格连续反弹后性价比有所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开始加大,需要综合关注景气度与估值做结构性配置。
配置建议:政策支持领域仍有望有相对表现
我们依然以低估值、与宏观关联度不高或景气程度尚可且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成长风格在近期连续反弹后,性价比在减弱,后续波动可能开始加大。伴随上游价格已经大幅回调,逐步开始关注中下游产业可能出现的修复,战略性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需要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
更多内容请详见《关注业绩与政策基调》
港股策略 Strategy
盘整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经历了此前一周的大幅调整后,上周投资者逐步消化国内宏观方面的不确定性,市场成交偏清淡,整体盘整持平。国内方面,近期担心稳增长政策可能趋缓的情绪有所升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7月以来市场动能的趋弱。但是,近期出现的信号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有关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趋缓的担忧情绪,至少相比从市场预期的角度。整体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政策将继续为经济提供定向支持,但力度不排除较此前趋缓,主要可能集中在加快投资项目,出台支持就业和促进消费相关举措,为房地产市场提供进一步支持。此外,即将到来的中报业绩期也将提供基本面修复节奏的更多线索。随着业绩期的临近,公司业绩特别是超预期情况有望成为短期内决定市场节奏和板块相对强弱的主要因素之一。海外方面,货币政策大幅收紧以及可能引发的波动仍将是港股市场的主要波动源之一。
往前看,随着投资者将其关注的焦点逐步转向国内政策未来方向以及企业盈利表现,我们预计短期市场不排除继续盘整。从中期来看,国内政策立场维持宽松、市场估值仍具吸引力以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也使得短期挑战不会导致港股市场的整体上行趋势完全逆转。
更多内容请详见《盘整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海外策略 Strategy
“便宜钱”消失的全球资产定价影响
欧央行以意外加息50bp的方式告别了其实施长达8年的负利率政策,加入了全球紧缩队列。我们统计,当前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央行占比已经达到了76%,是1946年以来最高。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到来、特别是“便宜钱”消失,将会对全球资产定价产生较大影响。
一、“便宜钱”的消失?央行收紧、财政刺激退坡、私人信贷需求回落
二、 对全球资产定价影响:现金流贴现;核心资产 vs. 边缘资产
往前看,我们预计三季度紧缩、增长和通胀的“不可能三角”可能还难以完全化解,资产定价的大环境尚未改变。后续如果美联储政策能够成功退坡,则可以成为我们“改进版”美林时钟向国债和成长风格轮动的更加确定且稳妥的契机。
更多内容请详见《“便宜钱”消失的全球资产定价影响》
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eering
中性乐观,看好成长
每周关注:中证1000衍生品上市对ETF市场影响几何?
2022年7月22日,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正式开始交易。继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和期权上市后,我国场内权益衍生品市场迎来新品。基于历史股指衍生品上市后相关指数ETF市场的变化,我们认为中证1000衍生品的上市或为相关ETF产品带来发展机遇。
规模与交易活跃度齐升,中小盘产品提升更为明显。历史上股指衍生品上市后,相关ETF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往往会迎来较快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大盘宽基指数中证50和沪深300,作为中小盘指数的中证500在衍生品上市后对相关ETF带来的规模和交易量上的增量更为明显。我们认为,这可能源于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因子有效性更高,结合期现套利等策略能与ETF组合出更有吸引力的绝对收益策略。同时,我们发现历史估值衍生品上市后,相关头部ETF受益最为明显。如在沪深300指数期权上市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长较为迅速,而在中证500指数期货上市后,当时规模最大的产品南方中证500ETF规模增长领先。
我们认为,中证1000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同样也将助推中证1000指数产品的发展:1)在规模与成交量上,中证1000ETF或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在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征求意见稿发布前一交易日,中证1000ETF总规模仅为25亿元左右,而在衍生品上市首日(2022.7.22),中证1000ETF已达78亿元。成交活跃度也有明显提升,衍生品上市首日1000ETF成交总额达到45亿元。2)指数的发展或带来产品丰富度的提升。各类相关产品的申报和发行将进一步丰富中证1000指数的产品谱系,给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选择。
市场展望:震荡延续,看好成长
展望未来市场方向,首先,本周反映指数阻力支撑相对强弱的QRS指标在各跟踪指数上继续维持看多信号,我们认为市场有一定的底部支撑,继续下探的空间较小;然而,从量能信号的角度,多数宽基指数的放量程度显著下降,我们认为市场上行量能有所不足,短期难以形成明显上涨趋势;同时,从估值水平、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维度所构建的左侧择时指标体系当前维持中性观点,我们认为市场在估值、情绪、资金等角度并不处于极端状态;最后,反映经济预期差对股市影响方向的宏观预期差指数当前由中性转为看多,我们认为宏观环境对股市的利好程度边际增强。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市场短期以震荡为主,可能有较小级别的上涨出现。价值/成长轮动方面,我们构建的风格轮动模型在7月初相对看好成长风格,我们认为成长风格在未来将有更好表现。
综合宏观流动性变化、指数走势结构、成交分布情况、技术指标表现等,我们认为市场短期以震荡为主,可能有较小级别的上涨出现,同时看好成长风格未来取得超额收益。
量化周度 Highlight
更多内容请详见《量化策略周报(302):中性乐观,看好成长》及《ETF与指数产品周报(75):中证1000衍生品上市对ETF市场影响几何?》
全球外汇 Global FX
衰退担忧或支撑美元
美元指数上周回调超1%,创出近3周以来的新低,表现在G10货币中垫底。风险偏好回暖是美元回调的重要原因,在美联储7月加息100基点的预期回落以及美股部分上市公司2季度业绩超预期的带动下,美国三大股指及欧日等全球主要股指收涨。除此以外,欧洲央行意外加息50个基点以及欧美等经济数据走弱等因素令美元对非美货币的利差有所收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美元汇率。不过,我们认为美元的回调在当前条件下很难形成长期趋势。一方面,随着经济数据越来越弱,衰退担忧的加剧会进一步扰动股票的等风险资产,从而让避险情绪进一步支撑美元;另一方面,美联储仍未改变紧缩政策立场,相对更快的加息将会稳定短期美债的利率,并支撑美元汇率。衰退担忧背景下,避险属性的日元和瑞郎或成为收益的品种。上周日元对美元一路走高并且突破趋势线阻力,周内收涨1.8%;另一避险货币瑞士法郎也在上周收涨1.5%。如果有迹象显示美国经济回落的斜率变得更陡峭,那么美债收益率的下行风险将逐步累计,日元和瑞郎今后的表现超过美元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人民币汇率上周与美元基本持平,表现弱于其他亚洲货币,国内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或将对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复苏预期造成阶段性的扰动,我们据此判断美元/人民币的波动中枢存在一定的上移压力。
本周市场重点关美联储FOMC议息会议,欧美GDP等数据。我们预计,尽管美国经济近期呈现加速回落的迹象,但美联储仍然会加息75个基点,并保持对通胀相对强硬的态度。这可能会带动避险情绪回升,并支撑美元。
更多内容请详见《衰退担忧或支撑美元》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7月25日已经发布的《细数保交楼方案——复工复产跟踪系列(七)》
2022年7月25日已经发布的《欧美陷入“数据弱、政策紧”窘境》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关注业绩与政策基调》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盘整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便宜钱”消失的全球资产定价影响 2022年7月18日~7月24日》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量化策略周报(302):中性乐观,看好成长》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ETF与指数产品周报(75):中证1000衍生品上市对ETF市场影响几何?》
2022年7月24日已经发布的《衰退担忧或支撑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