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换电系列二:产业含苞待放,静待天光破云

本篇报告为换电系列报告之二,系统诠释换电产业链主要环节(运营商、车企、换电设备商和电池资产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分析投资机遇。换电系列报告之一参见《汽车前沿系列:补能刻不容缓,换电呼之欲出》,本篇文章为报告节选,全文请详见《换电系列二:产业含苞待放,静待天光破云

摘要

产业生态加速构建,市场参与者分工明确。①换电运营商:直接面向终端市场,比拼运营效率、资本实力和区域拓展能力,以时代电服(宁德时代子公司)、奥动新能源、协鑫能科等为代表,中石化等能源巨头或将入局。②车企:需要创新意识,初期满足重卡、轻型物流车、出租/网约车等车型换电版的改装投放,长期需具备正向开发“可充可换”车型平台的能力。③换电站设备商:决定换电效率、安全、服务体验等,高端装配制造要求凸显,以瀚川智能、山东威达等为代表。④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对电池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电池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以武汉蔚能为代表。

兼具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周期和基建属性,政策助力2022年换电产业落地加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扩张,突出了换电的后周期和基建属性,并奠定两大长期驱动力:①新能源汽车补能网络的基建不足;②新能源汽车能源市场扩容。2022年国家部委加大换电产业鼓励发展力度,更多省市出台换电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部分地区明确了2023-2025年的换电站投放规划。

产业链百花齐放,设备商率先受益,建议关注瀚川智能等头部企业。运营商层面,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战略后加速开城,协鑫能科与多家产业公司建立合作。车企层面,换电车型推出节奏加快,换电车型公告占比提升。换电站设备商层面,换电站产品形态和使用场景迅速丰富。电池资产管理方面,蔚能发行全球首单电池ABN加速金融创新。我们认为,产业链的欣欣向荣预示赛道高成长阶段即将到来:从产业链传导看,换电网络需要提前建设,且设备商作为产业上游具有高确定性。我们认为,换电站设备商有望率先受益于换电产业崛起,具有客户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的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换电赛道长坡厚雪,市场规模2025年破千亿元。我们根据关键假设进行测算,2025年换电车型年销量将达172万辆,换电站保有量达到2.31万座;对应换电站设备商市场规模203亿元,换电站运营商的市场规模1139亿元,电池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2978亿元,电池银行营收规模669亿元。

风险

换电业务区域拓展不及预期,车型投放不及预期,行业标准化不及预期。

正文

换电产业商乘并举,政策东风助力崛起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提速,整车销量迅速爬升,车辆补能问题日益突出,换电模式产业应用加速。我们在[1]《补能刻不容缓,换电呼之欲出》汽车前沿报告中,对换电模式的产业背景、发展趋势、渗透节奏等宏观视角进行了解读,本篇报告将展开介绍换电产业链的各环节参与者,从产业生态视角解读剖析。

从产业生态视角看,基础硬件需要动力电池企业、车企、换电站设备制造商等参与者,生态运营需要换电站运营商、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企业等,系统层面需要电力、土地、银行等参与配合。换电模式与现有充电补能体系相比,除了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调整产品之外,产业链新增角色主要有换电站运营者、换电站设备制造商、电池资产管理公司。

换电模式的发展,在终端层面需要依靠换电车型的开发和推广。根据我们对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跟踪统计,换电车型在参与车企、车型数量和丰富度、车型占比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

在乘用车领域,布局换电车型的主机厂包括北汽、广汽、长安、吉利、上汽、一汽、东风等传统主机厂,蔚来、哪吒、爱驰等造车新势力。从终端应用场景来看,换电乘用车包含网约车场景和私家车场景,其中换电网约车以北汽新能源为代表,换电私家车以蔚来为代表。

在商用车领域,换电车型主要涉及新能源重卡和轻型物流车(微面、轻卡),换电重卡布局企业主要有三一、徐工、上汽红岩、一汽解放、汉马科技等,换电微面、轻卡主要企业有开瑞汽车、瑞驰新能源等。由于换电模式的经济性优势明显,在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领域拓展也更迅速,尤其在重卡领域。

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来看,换电模式在电网友好性、提高土地坪效、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行业标准化等方面具有系统性优势。回顾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行业早期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还是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等,体系繁杂、标准混乱,换电模式无从推广;而随着行业发展逐渐成熟,车端、电池端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稳定性都显著提升,换电模式的推广也就有了土壤。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使得车桩比持续扩大,车辆补能矛盾的激化,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反噬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从市场端也给换电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强大驱动。

在换电系统优势和市场驱动的共同作用下,从2019年开始,鼓励和支持换电模式的政策法规开始密集落地,从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到海南、广东、江苏等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植,再到行业标准和技术方案指导的提出等。我们认为,政策层面已经进入到对于换电模式大力推广的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标准指引到补贴政策推出,行业自身发展有望与政策支持形成合力,换电领域或将复制当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市场的促进效应。

换电生态加速构建,产业链百花齐放

运营商:换电核心环节,直面终端市场,巨头加速入场

运营商是换电产业生态的核心环节,具体负责换电运营工作,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和消费者。换电站投入运营之前需要先完成电网侧和土地侧改造,部署换电站设备,并租赁用于站内流转的换电电池。运营过程中,从电网取电,站内完成充电和电池置换,从消费者处收取换电费用。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龙头,向能源互联平台迈进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据SNE Research数据统计,宁德时代2021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为32.6%,已经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锂电池生产制造环节,也充分享受了行业崛起的红利。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逐渐稳定,产业生态迅速丰富,宁德时代作为产业核心参与者,其业务范围也开始从基础的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环节不断延伸,向创新车辆架构、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寻找更多的增量市场。我们认为,布局换电业务是宁德时代在产业生态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通过换电业务与电池生产、储能等业务协同发展,将助力宁德时代从单一的高端制造企业迈向新能源服务平台企业。

创新推出模块化电池,构建组合换电方案,实现一电多车、按需租电、可充可换。宁德时代发布“EVOGO”换电品牌,创新推出了“巧克力换电块”、标准换电站和软件系统等,构建组合换电方案。基于模块化电池技术,车型配套层面可以适用从A00级到C级的乘用车及物流车,用户层面可以根据实际出行需求灵活增减电池租用数量。模块化电池类似于5号电池,既可实现单车多款组合,又满足单电多车流转。我们认为,EVOGO组合换电将与家充、快充一起,构建全场景补能方式。

区域拓展持续加速,换电网络建设多点开花。作为宁德时代换电业务的承载主体,时代电服在吉林省等重点拓展区域相继成立区域子公司,加速业务布局。在区域合作方面,宁德时代与贵州省政府签署合作建设换电网络协议,并与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战略合作加速推广高速换电网络等。换电城市开拓方面,已经在吉林省、福建省、安徽省等重点城市投建多座换电站和换电运营车队。我们认为,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将加速区域拓展,继吉林、福建、安徽之后,有望在江苏、贵州、广东、四川等重点区域率先落地,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推广。

除了乘用车之外,宁德时代在新能源微面、轻卡、重卡等领域也有换电布局。由于新能源微面、轻卡等底盘结构和电池构造与乘用车类似,因此可以在换电站和电池设计上延续乘用车换电体系,在此不再赘述。电动重卡在车辆结构、电池构造以及带电量等均有显著特征,因此换点重卡业务需要匹配独立的换电站系统。

宁德时代在换电重卡领域占有显著优势地位,将加速商用车领域电动化。从市场份额看,宁德时代在电动重卡领域优势明显:根据交强险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重卡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63%,达到3.2GWh,宁德时代占比86%,换电重卡月销量持续上升。从产业发展看,换电重卡可以为干线运输、城市基建、港口运输等重卡应用场景提供高效补能解决方案,积极促进运输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基于市场份额领先优势和换电重卡的补能时效性、经济性等模式优势,宁德时代有望通过换电重卡场景加速商用车领域的电动化进程。

我们认为,从宁德时代目前的换电业务布局来看,乘用车换电与商用车换电并举:现阶段商用车换电凭借其市场特征和标准化优势进度略快,换点重卡的拓展是典型;乘用车换电先从B端运营市场做起,构筑了市场认知和基础换电网络后,最终迈向C端乘用车换电的星辰大海。我们认为,宁德时代依托自身在电池制造领域的优势,针对新能源汽车日益激化的补能问题,通过布局换电,将业务范围从高端制造向终端服务不断延伸,“换电即服务”。对自身作为电池生产企业而言,流程上可以实现电池销售、使用、梯次利用、回收的闭环,同时可以触达更多的终端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对车企而言,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车型设计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换电业务的规模推广,有望与储能业务等协同构建起分布式能源服务网络,助力公司从制造型企业向能源服务平台升级。

奥动新能源:换电先行者,向绿色能源服务商升级

奥动新能源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换电领域布局最早的企业。北京奥运会期间曾投运换电大巴进行服务,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始商业化运营,随后与多个车企逐步加深合作,推出了多款换电车型,其中与北汽新能源合作的EU系列换电出租车,是B端换电市场截至21年底销量最高的车型。我们认为,作为换电先行者,随着换电产业发展加速,奥动将加速向绿色能源服务商升级。

奥动新能源最早从电动客车领域入局换电,随后在乘用车领域开始规模化拓展。目前公司与北汽、长安、一汽、广汽等多家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研发了多款换电车型,并在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及车企优势区域相继投运。除此之外,公司与国家电网、中石化等能源巨头也建立了换电业务的合作关系。在换电车型布局方面,公司与各大车企联合研发了多款换电车型。截至2021年底,奥动新能源已与十余家车企合作推出了二十余款换电车型,换电新平台也在加速落地中。从车型来看,B端运营车和C端私家车均有布局,其中B端运营车占比较高。

从区域落地来看,奥动新能源目前已建设换电站超400座,覆盖三十余个城市,其中北京、广州的换电站建设和车辆投运数量居前。我们认为,从奥动与车企的合作情况以及区域布局来看,对应主机厂的优势区域拓展最为迅速,例如与北汽合作拓展北京市场,与广汽合作拓展广州市场等。在大力拓展乘用车换电的同时,奥动新能源开始向商用车换电领域延伸,布局换电重卡、轻卡、微面等。

在换电行业发展早期,因为市场不成熟、产业模式不清晰等,行业参与者均处于探索阶段,奥动新能源经历了重资产运营等多重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逐步成熟,补能矛盾日益突出,换电模式的系统优越性开始体现,更多势力入局催生产业生态加速创新。我们认为,奥动新能源有望从经营模式上进行了调整,既可以是换电站硬件提供商,又可以提供换电站运营支撑,还可以提供相关换电体系的设计服务等,向绿色能源服务商转型。

协鑫能科:战略布局换电,向换电运营商迈进

公司主营业务为清洁能源发电、热电联产、换电业务以及综合能源服务。2021年3月,协鑫能科召开移动能源战略转型发布会,明确了将换电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此后在换电领域加速拓展。截至2021年底,协鑫能科已建成乘用车换电站9座,商用车换电站4座。2021年3月,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得资金37亿元,拟投入共24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协鑫能科计划投建6,000座换电站,服务50万台新能源车。

公司换电业务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同步拓展,聚焦出租车、网约车、重卡、轻卡等换电场景,截至目前已经与多家主机厂、出行平台、物流公司以及电池企业等达成合作,产业生态伙伴包括吉利、福田、三一、东风、货拉拉、宁德时代、地上铁等头部企业,重点布局华北、华南、华东、西南、鲁豫、两湖、山西、内蒙、西北九大区域。

能源部门: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

从汽车工业发展来看,燃油车时代需要依靠化石能源,中石油、中石化等化石能源供应商处于燃油车产业链核心地位;电动车时代,国家电网等电力供应商处于电动车产业链核心位置。我们认为,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而言,它们需要在电动车时代寻找新的产业链位置,而换电模式下,换电站的布局需要区域优势和土地资源,中石油、中石化在全国已有超5万座加油站,有望成为向换电拓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电网等而言,考虑到电动车补能的灵活性和整车销量快速攀升造成的用电高负荷,它们也需要思考优化自己的产业链存在形态。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换电模式凭借系统优势加速普及。

换电模式对电网友好,利于电网稳定,降本显著,符合电力部门诉求。换电站显著降低电网扩容改造成本:根据我们测算,同等服务能力下,新建换电站的电网扩容压力仅为新建充电场站的30%,对应的电网侧改造成本也显著降低。同时,换电站更利于电网稳定性:换电站与电网的交互是稳定可控的,而充电站与电网的交互是随机波动的,考虑后续大规模的补能电站建设,电网的系统稳定性设计非常关键。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功率对电网可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而现实中小区、商超等诸多场景也无法实现大功率的电网扩容。换电模式在电网侧的系统优势,更符合电力部门的诉求。

换电为主曾是国家电网的基本思路,因为产业条件不够成熟,换电被阶段性搁置。早在2006年的电动汽车起步阶段,国家电网便响应国务院号召,组织充换电设施研发,至2010年国家电网已建设87座充换电站。2011年初,国家电网确定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基本运营思路。由于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且设计风格迥异,动力电池的规格和技术路线繁杂,产业各方面尚属于探索阶段,想推动换电这种对行业标准化有一定要求的商业模式,实际面临诸多困难。相比之下,充电模式对车辆和动力电池的标准化要求显著降低,可以为早期参与者的快速生长提供更多自由度,面对产业萌芽期的诸多局限,国家电网只能阶段性搁置换电模式,2013年开始停止换电站的建设,向车企开放充电站。2015年,国家电网成立了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业务包括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等。

换电政策东风又起,国家电网换电业务加速崛起,与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换电模式”车辆不受补贴前售价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规定。在该政策以及其他各地政府支持换电模式的举措刺激下,叠加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下充电桩布局已无法满足汽车续航需求等影响,国家电网从2020年重拾换电模式建设,先后与被北汽、一汽、东风、蔚来等多家主机厂签订合作协议拓展换电业务。国网电动表示,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换电站1000座以上。

中石油与多家主机厂以及奥动新能源、国家电网达成换电业务合作。2021年1月,由中国石油、长安新能源、奥动新能源三方共同打造的“重庆长安奥动新牌坊换电站”建成投运;2021年11月,中国石油与蔚来汽车合作的首座二代充换电站在陕西咸阳揭牌投入运营;2022年4月,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广汽埃安的首个超充之都建设中,同时与国家电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石化与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深度合作,换电站布局更为迅速。2021年4月,中石化相继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换电体系。2021年7月,奥动和中石化合作的首批换电站落地上海和重庆。中石化与蔚来的充换电设施建设也快速开展,短短一年内已进入山西、山东、天津、湖北、河北、辽宁等26个省级行政区域、72个地级市,截至2022年4月15日,中国石化与蔚来已共建175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71座、超充站75座、目的地充电站29座。

车企篇:产业生态基础支撑,换电车型投放加速,群雄逐鹿

作为换电产业生态的基础支撑,换电车型的配套推广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乘用车企业而言,换电车型可以解决C端用户的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可以提升B端运营车辆的商业收益。对于商用车企业而言,重卡、轻卡、微面等作为生产资料场景,换电车型的经济性优势突出。我们认为,换电车型可以帮助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换电车型推出或将加速。

乘用车企业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是目前换电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车企,也是目前C端乘用车换电的市场领导者。从2018年在深圳建设好第一座蔚来换电站开始,蔚来汽车换电网络铺设持续加速。目前蔚来全系车型均支持换电模式,截至2021年5月,蔚来换电站数量已经超过900座。

蔚来依托武汉蔚能、NIO Power等,构建闭环换电体系。从蔚来整个换电体系来看,主要包含蔚来汽车、武汉蔚能和NIO Power三部分。消费者从蔚来汽车购买不含电池的车辆,从武汉蔚能租赁随车电池,在NIO Power享受换电服务。从系统角色来看,蔚来汽车是武汉蔚能是电池资产管理公司,NIO Power是换电运营商,同时NIO Power还承担蔚来充电服务的相关角色。

BaaS模式加速C端换电渗透,BaaS用户占比超70%。蔚来在2020年正式发布电池租用服务BaaS (Battery as a Service),提供了车电分离、电池租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全面服务,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突破式创新。根据武汉蔚能数据,蔚来增量车主的BaaS用户占比已超过70%。我们认为,BaaS模式可以降低初始购车成本,并从模式层面解决电池衰减焦虑、电池无法升级、车辆保值率变动大等新能源车推广难题。

蔚来换电业务向海外延伸,挪威换电站正式上线。蔚来作为换电模式的坚定支持者,从建立之初就专注于开发布局C端换电车型和换电站体系,凭借着车型产品竞争力和换电模式亮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换电车型销量和换电站建设数量的双料冠军。我们认为,蔚来汽车聚焦消费者最关心的经济性和便利性,解决了C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

一汽

拓展换电合作伙伴,加速布局产业生态。2020年8月,中国一汽与吉林省政府、国家电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绿能充换电”新业态,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3月,一汽出行科技与富奥股份、奥动新能源等成立合资公司,为一汽集团品牌车辆提供换电服务,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应用,打造换电出行服务生态。

与宁德时代、奥动新能源强强联合,换电车型与开城并举。一汽与宁德时代在换电领域的合作较深,宁德时代“EVOGO”第一款换电车型,即为一汽奔腾NAT换电版,基于宁德时代标准化电池方案。在换电网络建设方面,一汽与宁德时代、瀚川智能合作,目前已经在吉林辽源、福建厦门等城市实现奔腾NAT换电车队的商业化运营。同时,一汽与奥动新能源开展换电合作,在吉林长春已投建超过40座换电站,初步构成城市级换电网络,为一汽红旗E-QM5换电车型提供换电服务。

吉利

换电领域持续加码,成立睿蓝汽车专注拓展。吉利对换电领域的布局较早,2020年9月,吉利首个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首款换电车型为枫叶80V。随着2020年12月吉利成为力帆的战略投资者,吉利在换电领域的拓展速度进一步加速。力帆汽车是乘用车换电领域的早期探索者,曾采用分箱换电技术探索分时租赁市场换电场景。2022年1月,吉利与力帆合资的独立换电出行平台——重庆睿蓝汽车落户重庆市两江新区,拥有独立生产资质。

睿蓝汽车同时布局B端运营市场和C端消费市场,整车销量增速明显,B端市场拓展有望助力销量持续攀升睿蓝汽车换电车型包括枫叶60S和枫叶80V,其中枫叶60S是其基于GBRC全球新一代充换电模块化平台打造的产品,聚焦B端营运市场。销售数据显示,睿蓝汽车6月销量4936台,环比增长22%,1-6月累计销量17292台。睿蓝汽车在B端市场的快速拓展也进一步助力了销量的攀升。4月7日,睿蓝汽车与物产中大元通公司签订了2022-2023年度市场开拓5000台战略采购协议;4月13日,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达成中长期战略合作。

产品技术、行业积累和自有出行平台等多重优势叠加,吉利有望成为乘用车换电领域头部参与者之一。吉利规划到2025年建设5000座换电站,覆盖100个主要城市,服务100万辆换电车型;目前吉利体系换电站已覆盖重庆、杭州、济南、苏州等多个城市。我们认为,吉利在换电业务拓展方面具有多重优势。

北汽

北汽集团是B端运营车市场的换电领导者,早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EU换电版就已经开始出租车市场的商业化运营。至今,北汽新能源已经推出多款EU系列换电车型,市场也从出租车市场,向网约车、个人消费者延伸。目前北汽换电运营车已进入北京、河北、广东、山西、山东、海南、新疆等全国多个省市。


传统车企积极布局换电生态,率先布局运营车领域。除上述的一汽、北汽、吉利外,其他传统车企在也在积极布局换电领域:广汽集团埃安S换电版发布投运,2022年4月首个超级充换电中心在广州落成,并规划到2025年建成1000座;上汽集团荣威Ei5换电运营车已投运,R汽车全系支持换电,2022年5月上汽集团在业绩说明会中明确表示正在加快换电生态建设;长安新能源旗下逸动EV460换电版已快速渗透至重庆出租车市场;东风汽车的风神E70换电版也已投放至武汉出租车市场。

新势力车企联合宁德时代开拓运营车换电市场。除蔚来外,国内其他新势力车企如哪吒汽车、爱驰汽车也在跟进换电布局。与蔚来不同的是,哪吒汽车和爱驰汽车选择从共享出行、出租车等运营车市场开始。目前,哪吒汽车已获得宁德时代战略融资,率先在山东济南试点换电出租车型;爱驰汽车作为宁德时代EVOGO项目合作车企之一,首款换电版车型计划四季度上市。

商用车:换电重卡先行一步,轻卡、微面紧随其后

从换电模式的驱动因素分析,在电网友好、土地坪效、能源管理、储能回收等系统优势之外,换电模式的经济性和便利性才是最终消费者买单的核心因素。换电的经济性在车辆作为生产工具的场景中表现最突出,或将率先实现换电的加速渗透,这些场景除了乘用车领域的出租车、网约车之外,在商用车领域更为常见,主要包括以干线物流和倒短为主的重卡市场,以及轻卡、微面等中短途货运市场。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换电重卡加速占领市场。据商用车保险数据,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从2021M1的0.15%最高增加到2022M1的7.07%。新能源重卡主要包括充电重卡、氢能重卡和换电重卡,充电重卡受制于补能效率低,氢能重卡受制于综合成本高,换电重卡凭借快速补能和低使用成本优势,正快速占领重卡市场。

换电重卡混沌初开,市场格局将持续变化。根据电车资源统计,2021年换电重卡销量前三车型归属一汽解放、华菱之星、上汽红岩,以牵引车为主。我们认为,换电重卡市场尚处诞生期,从换电重卡与新能源重卡的销量排行差异来看,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持续变化。

一汽解放

中重卡车行业翘楚,2020年布局换电重卡。2021年一汽解放中重卡销售37.34万辆,份额23.7%,行业第一。公司于2020年布局换电重卡,并于21年3月发布换电牵引车J6P6X4,根据电车资源统计,该车型位居2021年换电重卡销量榜单第一位。产业合作层面,公司与协鑫能科、远景动力等开展电池、换电模块、换电站与整车的集成匹配开发,并设定了三年内“百站万辆”的战略合作目标。2022年4月,一汽解放与远景动力合作建成两座智能重卡换电站,并完成了解放J6P配套远景动力全新一代重卡电池系统的换电示范运营。

汉马科技

与融合电科、国电投等深度合作,换电重卡在国内外同步推广。公司现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控股子公司,旗下汽车品牌主要有华菱汽车、星马汽车。早在2019年2月,华菱与中电投合作开发的20台华菱星马换电重卡已示范运营。公司目前与融合电科、国电投等深度合作,在全国主要城市加速换电重卡交付落地,并向巴西等国家出口。根据电车资源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华菱之星换电式纯电动半挂牵引车销量在新能源重卡中排名第一。融合电科的股东方包括宁德时代等产业链核心参与者,我们认为,汉马科技凭借与融合电科、国电投等资源主体合作,在换电领域的市场拓展具有优势。

上汽红岩、北奔重汽、三一重工、福田智蓝、徐工等在换电重卡亦有布局,起步时间均在2019-2020年之间,其中三一重工除了换电站布局外亦向电池回收延展,与巴特瑞共建电池回收网络。

客车巨头纷纷跨界布局换电重卡。除了传统的重卡厂商,客车行业的巨头宇通客车、金龙客车也纷纷入局换电重卡赛道,其中宇通客车的新能源重卡销量表现亮眼,根据交强险数据,2022年Q1季度宇通客车的新能源重卡销量位列行业第二。

轻型物流车企业

重卡市场主要聚焦于干线和倒短物流场景,轻卡、微面等轻型物流车主要聚焦于城市配送物流场景,在蓝天保卫战等政策引导和经济性推动下,新能源轻型物流车正在快速发展。同样作为生产资料,换电轻卡、换电微面也开始在轻型物流车市场逐渐出现。

2021年新能源轻卡2万辆,同比增长51%;top3车型占比超50%,车企和车型均高度集中。

远程汽车:新能源轻卡市占第一,有望带动换电轻卡产品销量增长。远程汽车是吉利商用车旗下品牌,聚焦轻型物流车市场。根据盖世汽车资讯,2021年远程汽车新能源轻卡销量4727辆,排名行业第一。2022年4月吉利远程发布了换电式纯电动载货汽车,我们认为,远程汽车在新能源轻卡领域的领先优势,能够帮助其换电车型触达更多客户并带动销量增长。

大运汽车:换电轻卡早期开拓者。公司产品覆盖重卡、中卡、轻卡,首款换电轻卡在2018年投入示范运营。2020年8月,公司与苏派集团、库仑能网及伯坦科技达成四方协议,大运汽车生产换电车型,由伯坦科技提供技术支持,苏派集团等作为用户采购无电池版换电物流车,并由库仑能网提供换电服务;计划三年内在全国累计投放大运换电物流车型1万辆。2020年12月,百余台该款换电轻卡车型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顺利下线。

2021年新能源微面销量7.4万辆,top5车型累计销量3.8万辆,市场占比51.3%。

瑞驰新能源:新能源微面龙头,率先布局换电微面。瑞驰新能源是小康股份全资子公司,从事纯电动商用车业务。根据电车资源数据,2021年瑞驰EC35II实现销量16833辆,该车型在新能源微面车销量榜单中排名第一。2021年8月,工信部公式的347批新车公示新能源专用车中,瑞驰新能源的CRC5030XXYFC18-BEV是首款进入公示名单的换电微面。

华晨鑫源是由华晨汽车集团与东方鑫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大型汽车企业,旗下SRM旗下商用车品牌,产品线涵盖微客、微卡、新能源物流车等全系列产品。2022年4月SRM商用车的鑫源X30L EV 换电款进入工信部35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单中,该车型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及苏州汇川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峰值功率为60kW,额定功率为30kW。

换电设备商:换电网络基建核心,率先受益于赛道崛起

从整个产业生态来看,换电设备供应商是新增角色,也是换电生态的基础支撑之一。完整的换电站系统包括换电站整站设备、电网配套改造和站内备用电池三大部分,换电站设备供应商负责整站设备的生产制造。换电站内部主要包括换电机器人、取送电池设备、充电舱、温控模块、连接器、定位模块、监控模块、控制模块等。按照使用场景,换电站目前主要有乘用车换电站和重卡换电站,乘用车换电站基本为底盘式换电站,单站价格约150-250万元;重卡换电站基本是顶吊式换电站,单站价格约300-500万元。我们认为,换电站整体设备供应商将率先、充分受益于换电赛道的快速崛起。

瀚川智能

公司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业务包括汽车智能装备、电池智能装备和换电智能装备制造,其中汽车智能装备业务随汽车智能化发展稳步上涨,电池智能装备业务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步向上,换电智能装备业务迎来产业快速崛起。

换电站设备龙头,初步完成汽车主机厂、电池厂和运营商的市场布局。在充换电装备领域,公司已经成功开拓宁德时代、协鑫能科、阳光铭岛、蓝谷智慧能源等知名客户。公司生产制造的换电站目前已适配的汽车品牌有北汽新能源、东风汽车、柳州汽车、奇瑞汽车、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陕西汽车、轻橙汽车、合众汽车、爱驰汽车、华菱汽车、吉利汽车等旗下新能源换电车型,以及提供部分其他商用车和乘用车品牌车型换电站的核心部件。

在手订单饱满,深度绑定产业链核心客户,定增彰显发展信心。根据公司披露,2021年换电设备毛利率达44%,目前充换电设备在手订单 9.12 亿元,下游换电站需求激增。核心客户层面,公司是宁德时代换电站供应商,并与协鑫能科达成五年换电业务战略合作。此外,公司拟定增5.55亿元用于换电站设备业务的扩产,显示出公司对于换电赛道崛起的判断以及对于自身换电业务高成长的信心。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手订单数、扩产节奏和行业份额等,公司都是换电站设备的引领者。

山东威达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电动工具、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换电站三大部分,其中电动工具和高端制造业务平稳增长,2021年营收占比约50%;换电站业务是公司主要增长动力来源,2021年营收占比超24%,同比增长3283%。

绑定蔚来换电站供应,助力公司换电业务长足发展。公司与蔚来汽车成立的合资孙公司昆山斯沃普是蔚来汽车第二代换电站设备主要供应商,蔚来汽车目前换电站保有量已经超过900座,其二代换电站设备主要由公司供应。

我们认为,蔚来汽车对换电站网络的建设规划,对于公司换电业务未来收入提供了较强支撑;此外,随着换电行业日渐成熟,市场对成熟换电站设备商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博众精工

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业务包括自动化设备、柔性生产线、换电站设备等生产制造。公司从2018年进入充换电领域,曾为蔚来汽车提供第一代换电站。2021年,公司相继推出标准型换电站、车企定制型换电站、多功能型自动充换电站、重卡智能换电站等产品,目前换电站业务已经开拓了北汽蓝谷、吉利汽车、宁德时代、协鑫能科等客户。

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产业生态坚强后盾,金融创新助力规模普及

从产业生态来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是新增角色,是换电体系中所有动力电池的资产持有者。对电池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在动力电池服役期间,收取消费者和换电站的电池租赁费用,并承担电池资产折旧等成本;动力电池退役后,统一给到储能或者梯次利用企业,以及电池回收公司等,完成动力电池闭环。我们认为,由于动力电池的单体价值量较高,且新能源换电汽车的市场容量持续爬升,因此电池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者产业链资源,随着换电模式持续推广和创新加速,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望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降低参与门槛。

武汉蔚能

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与蔚来汽车BaaS方案同步面世。作为全球首个BaaS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公司,凭借在电池技术,数据智能,金融领域的跨界创新,以及持续优化的电池资产全周期管理,推动了BaaS产业化,成为中国能源革新的重要一环。截至2022年3月,蔚能管理及在运营的电池资产规模已突破6GWh,凭借自身研发的电池云端管理系统以及电池运营的管理实践,打造了一套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行业首单电池资产ABN发行成功,金融创新加速换电普及。2022年4月19日,全国首单绿色电池资产ABN——"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电池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发行。发行总规模4亿元,其中优先级发行规模3.9亿元,债项评级AAAsf,发行利率3.12%,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蔚能电池资产业务投放。该产品由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发起,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任担保机构。本次ABN的成功发行,是蔚能在银行间市场融资的积极尝试,完成了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渠道的建立,为公司进一步在BaaS服务体系的建立上提供了又一有力保障。

我们认为,武汉蔚能本次发行将是电池资产证券化的第一单,车电分离模式在资产层面开始金融创新,将为换电行业引来更多的金融资本支持。

长坡厚雪大赛道,提前布局夺先机

空间测算

换电产业生态中,除了换电车型和动力电池之外,换电站制造、换电站运营、电池银行是新增角色。我们基于对每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换电车型渗透率的预测,划分私家车、出租&网约车、轻型物流车(轻卡、微面)和重卡四大场景,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换电商业逻辑建立模型,最终测算出整个换电生态中各参与者的市场空间。

根据我们的模型,预计2025年,换电车型年销量将达到172万辆;换电站的年新增量和总保有量分别达到1.08/2.31万座,对应换电站设备供应商市场规模203亿元,对应电网侧改造供应商市场规模54亿元;换电站运营商的市场规模将达1139亿元;电池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2978亿元,电池银行的营收规模将达到669亿元。详细测算逻辑及过程参见完整版报告。

投资建议

相比于新能源汽车的传统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催生了全新的产业生态,除布局换电的车企以外,换电站运营商、换电站设备制造商和电池资产银行是新增的市场参与者,对应增量赛道和市场空间。

建议重点关注换电设备商的投资机会。换电作为一种新的补能方式,对于行业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要求,在产业拓展初期,换电站设备供应商会率先受益:一方面换电站设备等基础网络建设需要提前于车辆投放,另一方面换电站设备商作为产业链上游具有高确定性,兼具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周期和基建属性。

[1]https://research.cicc.com/document/detail?id=254897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7月13日已经发布的《换电系列二:产业含苞待放,静待天光破云

法律声明

一般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中金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中金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由受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资者若有任何关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问题请直接联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销售交易代表。 

本报告由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金新加坡”) 于新加坡向符合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定义下的认可投资者及/或机构投资者提供。提供本报告于此类投资者, 有关财务顾问将无需根据新加坡之《财务顾问法》第36 条就任何利益及/或其代表就任何证券利益进行披露。有关本报告之任何查询,在新加坡获得本报告的人员可向中金新加坡提出。 

本报告由受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中金英国”)于英国提供。本报告有关的投资和服务仅向符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05年(金融推介)令》第19(5)条、38条、47条以及49条规定的人士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零售客户使用。在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本报告向被其本国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或相当性质)的人士提供。 

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日本株式会社(“中金日本”)于日本提供,中金日本是在日本关东财务局(日本关东财务局长(金商)第 3235号)注册并受日本法律监管的金融机构。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2条31项所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日本非专业投资者使用。
本报告亦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施行令》第17条第3款第1项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第58条第2款但书前段所规定的日本金融机构提供。在该情形下,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日本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

本报告将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于该国家或地区提供。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也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研究报告或相关信息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与本报告所含具体公司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该等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研究基本评级体系说明:

分析师采用相对评级体系,股票评级分为跑赢行业、中性、跑输行业(定义见下文)。

除了股票评级外,中金公司对覆盖行业的未来市场表现提供行业评级观点,行业评级分为超配、标配、低配(定义见下文)。

我们在此提醒您,中金公司对研究覆盖的股票不提供买入、卖出评级。跑赢行业、跑输行业不等同于买入、卖出。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所有评级定义。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全文,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评级来推断结论。在任何情形下,评级(或研究观点)都不应被视为或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买卖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决定应基于自身实际具体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股票评级定义:
i. 跑赢行业(OUT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超过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ii. 中性(NEUTRAL):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与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相比持平;
iii. 跑输行业(UNDER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不及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行业评级定义:
i. 超配(OV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赢大盘10%以上;
ii. 标配(EQUAL-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表现与大盘的关系在-10%与10%之间;
iii. 低配(UND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输大盘10%以上。

研究报告评级分布可从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 获悉。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