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2月24日~3月9日)
1)国内方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韩正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强调科学把握节奏,聚焦重点关键,扎扎实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围绕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碳排放核算等领域积极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国家能源局提出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发布,提出优化股权融资服务、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等六大举措以支持资本市场创新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服务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2)国际方面,俄乌局势升温,美英采取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能源等制裁措施;欧盟委员会发布能源独立计划《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力求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并加快对乌克兰电网项目建设。德国提出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提前至2035年。日本增加石油补贴,以支持小企业的措施应对能源危机等。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1)碳中和转型行业:行业政策方面,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并部署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工作,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工信部表示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严格控制钢铁等重点行业用能规模等。2)碳中和成长行业: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市场动荡,碳中和概念指数受到波及,中金低碳指数下跌3%。全球能源价格普涨,光伏新能源“更经济”属性凸显录得正收益,而受潜在供给扰动可能性影响,动力电池等其他碳中和相关板块表现不佳。分行业来看,1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1200万千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风电光伏开发建设。在国内外政策带动下,硅料等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景气延续;光伏经理人指数大涨13%。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80%,渗透率显著提升。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消费,布局新技术、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成为两会代表提案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金融及ESG
1)绿色债券:截至2022年3月8日,经认证的债券存量余额为7794亿元人民币,其中碳中和债存量余额894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11.3%。从发行节奏来看,3月以来已发行12支绿色债券,发行速度有所加快,其发行规模为42亿元人民币,其中2支为碳中和债。2)碳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平稳,3月8日收盘价为57元每吨,较两周前小幅上升0.4%,而上海碳价大幅上涨19%。俄乌局势持续升温导致欧盟碳配额的抛售,欧盟碳价一度跌至58欧元每吨,触及2021年10月低点。3)ESG:生态环境部正式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央行研究局表示人民银行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等。
热点“碳”究
俄乌冲突或对欧洲能源转型战略和碳中和进程产生深远影响。近期俄乌局势升级,欧美对俄罗斯制裁不断扩大,包括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审批暂停以及乌政府关闭部分甚至全部输气管道,不仅使得欧洲的天然气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也将在中期维度上影响欧洲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能源转型进程。而另一方面,天然气供应约束引起的价格上涨或促使全球尤其是欧洲的新能源加速发展。同时,欧盟碳配额遭抛售压力,碳价较高点下跌40%,但长期来看碳市场机制和碳价信号仍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有力工具,欧盟能源委员会已批准市场稳定储备机制改革以稳定碳价。
报告观点
1)IPCC发布了AR6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气候变化将造成更加危险而广泛的损害,若能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人类将得益于大自然的储碳能力。城市仍受到气候变化较大的影响,但城市也可为气候行动提供机遇。同时强调了采取气候行动的紧迫性,重点在公平和公正。2)IPE发布《中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指数摘要报告(2020-2021)》显示北上广等东部发达地区在“双碳”战略启动后领跑,川渝及河南等中西部地区也呈现积极转型态势,但仍有少部分省份尚未明确碳达峰目标年,需在“双碳”战略中展现更大雄心。
前沿科学与技术
华盛顿州立大学发现了理想的原子相互作用,为生物燃料生产助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跟踪了电池阳极在循环过程中锂金属的沉积和去除;德克萨斯大学利用人工智能预测藻类作为替代能源的潜力;剑桥大学使用3D技术创建了高层“纳米房屋”网格帮助细菌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现以液体电解质提高固态电池安全性。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事件
国内政策及事件追踪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会近期于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1]中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报告提出多项具体任务,包括推动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双碳”工作要求已经从去年的“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变为今年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3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 中共中央政治局: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定经济大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2]
►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科学把握节奏,聚焦重点关键,扎扎实实推进双碳
3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韩正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韩正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3月2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围绕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碳排放核算等领域积极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大力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共建国际标准体系。会议要求要求,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要科学、高效地推进“双碳”标准化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各相关方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明确主攻方向,以标准体系规划和重要标准技术协调为工作重点,持续提升统筹协调能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传播“双碳”标准化工作成果,培养更多熟悉“双碳”政策、规则、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双碳”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需要。[4]
► 中国科学院: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
3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的攻关目标,旨在通过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系统布局了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以及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的18项重点任务。[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煤炭(动力煤,下同)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煤、电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二是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三是健全煤炭价格调控机制,并列出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6]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提出,“我们在‘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严控煤电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在“十四五”新规划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十四五”新规划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7]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的通知》
3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2022年电力安全监管工作目标是努力推动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大坝垮坝漫坝事故,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努力实现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8]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3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股权融资服务,加快绿色债券发展,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推进绿色低碳交易所建设。《行动方案》以“目标引领、有序推进,创新驱动、实效优先,市场导向、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出了6个方面的举措:一是优化股权融资服务,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推动企业低碳发展;二是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完善绿色债券制度建设,提升产品投资吸引力;三是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推动绿色投资产品开发,丰富绿色投资标的;四是稳妥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组织绿色金融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五是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力度,加强绿色投资者培育,推进绿色金融宣传推广;六是加强自身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交易所建设。[9]
国际政策及事件追踪
► 美英先后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能源
3月8日,美国白宫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其中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等。 拜登表示将继续努力减轻因能源价格上涨给美国家庭带来的压力,并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和化石燃料的依赖。美国政府已经承诺在本财年释放超过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美国政府也正在与一系列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就可以采取的进一步措施进行对话,以确保稳定的全球能源供应。
同日,英国随即宣布计划将在2022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相应石油产品,以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预计将逐步调整从美国和中东购买石油[10]。
► 欧盟推出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计划
3月8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计划,将今年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三分之二,并在2030 年之前结束对俄罗斯燃料供应的依赖。《欧洲绿色协议》负责人蒂默曼斯方案提议加速推广可再生能源,如海上风电、太阳能、氢气,生物甲烷等。此外,欧盟将通过减少能源使用、今年内填满天然气储存空间和寻找新的天然气来源等途径,确保天然气供应。[11]
► 欧盟计划加快对乌克兰电网项目建设
3月1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国家的能源部长同意紧急将欧洲电力系统与乌克兰的电网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俄罗斯将不再控制乌克兰网络的技术方面,例如电网频率。欧盟官员表示,该链接可能会在数周内完成。[12]
► 欧盟首席立法者提出更严格的节能目标
2月25日,据路透社报道,欧洲议会的首席谈判代表提出了更严格的欧盟目标,以减少十年的能源使用,这将有助于减少欧洲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控制能源费用。[13]
► 德国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提前至2035年
2月28日,据路透社报道,德国经济部提出了一份待立法的草案,该国计划加速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的扩张,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提前至2035年实现。[14]
► 美国与IEA其他成员国释放石油储备
3月2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和国际能源署 (IEA) 的其他成员国同意释放 6000 万桶石油储备,以弥补俄乌冲突后的供应中断。[15]
► 美国的气候行动进展减缓
3月1日,受俄乌局势及美国国内政治局势影响,拜登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几乎没有提到他的气候目标,尽管他承诺将气候问题作为推动他担任总统的一个问题。[16]
► 日本公布增加石油补贴以支持小企业的措施
3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公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应对乌克兰危机期间全球燃料价格飙升,包括提高石油补贴上限和扩大企业融资,批准了包括将汽油、柴油和煤油的补贴上限提高到每升 25 日元,以帮助企业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措施。[17]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本章将基于中金研究部各行业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规避相关风险。
碳中和转型行业动态追踪
煤炭行业
► 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1.3亿吨,煤炭消费量增长4.6%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1.3亿吨,比上年增长5.7%。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煤炭消费量增长4.6%,原油消费量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电力消费量增长10.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上升1.2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与上年持平,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4%,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2.1%,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6307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374人,比上年上升5.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45人,下降23.7%。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57人,下降5.4%。[18]
► 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能源保供稳价的重点是煤炭保供稳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3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有关“发改委如何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提问时表示,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形势,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19]
钢铁行业
► 《河北省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
制定措施如下:一是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二是严格控制产能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三是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持续降低企业成本,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四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20]
► 发改委: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3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21]
水泥行业
► 江苏2021生产线清单发布
2022年3月3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1年度江苏省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的公告,公告显示,截止于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内共有水泥熟料生产线48条,其中包含两条万吨线,4座JT窑。[22]
► 《山东省水泥粉磨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3月4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山东省水泥粉磨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所有新建的水泥粉磨项目,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置换比例为2:1,严格执行产能减量替代。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粉磨项目。同时要求水泥粉磨产能可以在省内各市、县(市、区)之间转移,也可以向省外转移。省外水泥粉磨产能不得转入山东省。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水泥粉磨产能,不能用于产能置换: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水泥粉磨装置已享受退出补贴的产能;无生产许可证的产能;特种水泥熟料企业申请保留配套的3.2米及以下磨机产能,不得参与通用水泥磨机产能置换。[23]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市场动荡,碳中和概念指数受到波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市场动荡,美股和欧洲主要市场普遍大跌,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港股甚至已经创出疫情以来新低,大宗商品普遍大涨。2022年2月22日至3月8日期间,中金低碳指数下跌3%,较沪深300指数(-6.8%)与恒生指数(-12.3%)相比更具韧性。2022年初至今,碳中和指数下跌幅度达到14.5%,分别跑输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0.8ppt和2.2ppt。
光伏板块上涨,但受潜在供给扰动可能性影响,动力电池等板块表现不佳。分板块来看,近2周,仅光伏和新能源指数上涨1.4%和0.2%。其中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传统能源成本上涨,光伏新能源“更经济”属性凸显,且德国计划203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涉及光伏目标装机量为200GW,对应未来十五年的德国年均新增装机10GW以上,较2021年翻倍,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供应全球约10%的镍需求,而镍主要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LME期镍飙升250%至纪录高位,供应担忧导致动力电池板块下跌11.2%。其次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储能也下跌9.7%、9.1%和5.9%。
光伏产业链
国内外光伏政策面、基本面共振带动硅料等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景气延续;光伏经理人指数大涨13%。国内方面,近期能源局强调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叠加分布式整县推进如火如荼;海外方面,俄乌冲突下海外传统能源供给波动加大,光伏新能源更经济、更安全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装机有望提速。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2022年1月以来硅料价格维持高位超市场预期。从价格来看,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两周前上涨0.6%,其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辨上涨1.1%、0.7%和0.4%。光伏经理人指数扭转下跌趋势,较两周前上涨12.6%,主要由中上游制造业推动。
1月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1200万千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风电光伏开发建设。国家能源局2月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24]指出,2022年风电光伏发展开局良好,1月份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超市场预期),风光电消纳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积极推动基地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采访提到,要全面推进顶层设计落实,将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基地[25]。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80%。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环比下降22.6%但降幅小于历年2月的走势。零售渗透率21.8%,较2021年2月8.1%的渗透率显著提升了13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89.1%达到31.7万辆,环比下降24.1%,环比降幅小于前几年幅度。批发渗透率21.8%,较2021年2月9.6%的渗透率提升12.2个百分点。
两会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消费,高景气有望延续。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提出,“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商务部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等政策。同时,汽车企业两会代表提案涉及布局新技术、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成为重要议题。我们观测到,以长城、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提案均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核心技术、国家标准以及配套设施发展支持、以及保障供应链安全、提高核心环节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方面。例如,吉利提出加速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加大换电体系建设范围;长城提出加快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应用,中长期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26]。中金汽车组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丰富度进一步提升、在政策支持的辅助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望保持较高增速,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超过500万台[27]。
企业“双碳”行动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对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和低碳产业,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加快。根据万得资讯,截至2022年3月8日,中国经过绿色债券认证机构认证的债券存量余额为7794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2022年2月发行12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466亿人民币。而3月初以来(截至3月8日)已发行12支,发行速度有所加快,其发行规模为42亿元人民币。
碳中和债券余额为894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比例达到11.3%。截至2022年3月8日,中国碳中和债存量余额为894亿元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11.3%。其中2月新发行4支,发行规模115亿人民币;3月初至今发行2支,发行规模9亿人民币,新增募投项目多为能源项目。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市场价格平稳,上海碳价大幅上涨。截至2022年3月8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7元每吨,较两周前(2022年2月22日收盘)56.8元每吨的收盘价小幅上升0.4%。近一周碳价呈现下跌趋势,但年初以来碳价总体处于平稳态势,其部分原因由于交易活跃度低,覆盖行业较少,交易品种较为单一,且当前处于配额交易淡季。近两周全国碳市场共成交172万吨,成交金额共计9898万元人民币,其中2月28日出现大额大宗交易是《关于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续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未按时缴纳配额企业产生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上海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至53.7元每吨,较2月22日收盘价上涨19.3%。
欧盟碳价逆势下跌,一度跌至58欧元每吨。俄乌局势持续升温导致欧盟碳配额的抛售,3月7日欧盟碳价跌至57.9欧元每吨,触及2021年10月低点。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与碳价产生背离,我们认为欧盟碳价下跌可归因于以下几点,包括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流出欧洲,大宗商品普遍涨价导致的对冲基金资金需求大,冲突地区的部分投资者为囤积物资而选择兑现获利了结,以及投资者对于欧盟气候变化政策预期降低因此抛售碳资产。
ESG事件追踪
热点“碳”究:俄乌局势对欧洲能源转型战略的影响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地缘冲突以来,美国及其盟友持续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已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造成实际冲击。近期,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审批暂停以及乌政府关闭部分甚至全部输气管道,我们预计不仅将使得欧洲的天然气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也将在中期维度上影响欧洲天然气替代煤炭等能源转型的进程。而另一方面,天然气供应约束引起的价格上涨或促使全球尤其是欧洲的新能源加速发展。
天然气供应约束或影响欧洲2030年减排目标
受俄乌局势升温影响,欧洲天然气市场面临严峻挑战。虽然当前欧洲弃煤弃核、大力发展风电新能源的决心和力度很大,但其新能源规模总量占比仍然不高。当前欧洲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比仍高达59%,本土油气对外依存度度高达90%以上,其中约40%的天然气和约30%的原油依赖自俄罗斯进口,可以说对俄罗斯形成了较为大的油气进口依赖。受此次俄乌冲突影响,德国政府暂停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审批程序。尽管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公司证实,该公司并没有申请破产,但是越来越多国际石油公司在压力下纷纷宣布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28]。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过渡依赖的关切也越来越多。
然而,摆脱俄罗斯天然气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也对欧盟实现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有较大影响。短期来看,当前欧洲天然气库存仍处历史同期低位,且由于欧洲资源储量低、采耗时长,大幅恢复天然气生产难以实现,若无法弥补能源缺口,欧洲将不得不部分重新启动最近退役的燃煤电厂以及核电厂,让煤炭成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优先事项来实现能源安全。在此情形下,煤炭、煤电项目的重新启动势必将会推迟欧洲实现其能源转型的目标。2021年7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欧洲气候法案》,将欧盟的碳排放目标设定为2030年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55%,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是较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欧盟对天然气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也可以从今年2月考虑将天然气项目纳入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可见一斑。被纳入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的项目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欧洲可再生能源或迎来更好市场环境
欧洲油气价格飙升,或推动清洁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由于越来越多国际石油公司在压力下纷纷宣布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欧洲天然气价格年初至今上涨幅度已达到240%。[29]同时自2022年2月21日以来,欧盟的天然气价格也已经上涨了 70% 以上。[30]油价自 2014 年以来已经首次飙升至每桶 100 美元以上。[31]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分析,较高的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使风光发电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将在欧洲电力市场将更受青睐,推动清洁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此次由地缘冲突引发的油气价格上升也让欧洲各国普遍强化了能源供给多样化的问题。长期来看,发展绿色能源成为减轻对传统能源依赖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利时能源部长近期表示:“欧盟必须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德国政府近日提出了新的立法草案,将“完成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放弃化石燃料”的目标日期从原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德国气候和能源部提议加快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扩张,相关人员表示,该修正的目的除了气候保护外,还与降低德国能源进口依赖度(特别是俄罗斯)有关。新规划目前已进入部门咨询程序,新能源装机加速,尤其是光伏目标装机量为200GW,对应未来十五年的德国年均新增装机10GW以上,较2021年翻倍。
欧盟碳市场面临新挑战
俄乌冲突导致欧盟碳配额的抛售,碳价大幅波动。俄乌冲突不断升温另一个更为现实的影响发生在欧盟碳市场。具体而言,欧盟碳市场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碳配额。就在几周前,欧洲碳市场价格上涨的趋势展现了欧洲向低碳技术过渡的希望。欧盟进一步加强碳市场作为其2030减排目标一揽子计划基石的雄心正在推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情绪,当时吨碳的价格接近 100 欧元。但随着俄乌局势的改变,投资者纷纷减仓和大幅甩卖碳配额,3月7日欧盟碳价跌至57.9欧元每吨,不仅触及2021年10月低点,相比2022年2月8日的高点(96.4欧元每吨)跌幅已达40%。
从长期来看,欧盟碳市场作为欧盟的气候政策基石不会改变,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使得欧盟更有决心加速绿色转型,碳市场机制和碳价信号仍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有力工具。德国的联合政府此前提出来的60欧元碳价地板价这类措施,仍有可能实施,来稳定碳市场使得碳价发挥激励转型的作用。[32]如果欧洲推进更激进的电力转型,比如通过削减碳配额,那么碳价也将可能上涨。目前欧盟碳配额年降幅度为2.2%,如果提高这一比例,那么碳配额供应变小,也有可能拉回碳价。[33]
欧盟或将继续更加严格的市场稳定储备机制,以稳定碳价。2019年初,欧盟启动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arket Stability Reserve, MSR),目的是减少碳市场过剩配额,并提升市场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将2014-2016年期间过剩的9亿吨碳盈余转入储备市场,取消未来的拍卖程序。欧盟碳交易市场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供应短缺,欧盟碳价一路上扬。2019年到2023年间,24%的剩余配额将放入MSR中(第四阶段的正常比例为12%),2023年后MSR中超过上一年度拍卖数量的配额将会失效。在2022年3月,欧盟议会能源委员会已批准MSR的改革,提出在2023年至2030年间将24%的过剩二氧化碳配额转移到储备中,从而将其退出交易。而之前的计划规定从2023年起仅减少12%。[34]
报告观点
IPCC AR6:《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
2022年2月2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该报告较为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的最新科学进展,阐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适应措施、气候韧性发展等内容,揭示了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关注陆地、海洋、沿海和淡水生态系统,城市、农村和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和社会系统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5]
主要观点
► 气候变化造成危险而广泛的损害:这份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和对地球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当前的行动将决定人类和自然如何适应不断增加的气候风险。更频繁的热浪、干旱和洪水已超过一些动植物的承受极限,导致一些树木和珊瑚物种大量死亡。此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同时发生造成了一系列难以应对的影响。这加剧了数百万人的水和粮食危机,尤其是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北极。
► 保护自然是保障宜居未来的关键:报告表明,通过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并有效保护占全球面积约30%至50%的栖息地,人类社会可受益于大自然吸收和储存碳的能力。我们可以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但充分的资金和政治支持至关重要。评估报告明确表明,应对所有这些不同的挑战事关每个人,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要共同努力,在决策和投资中优先考虑减少风险以及公平和公正。
► 城市既是影响和风险的热点,也是解决方案:报告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半数以上人口所居住的城市的影响、风险和适应进行了详细评估。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计以及财产和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受到因热浪、风暴、干旱和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的不利影响。但城市也可为气候行动提供机遇,包括绿色建筑、可靠的清洁水和可再生能源供应,以及连接城乡地区的可持续运输系统等。这些都可带来更为包容和更加公平的社会。
► 行动的窗口在关闭:报告明确指出,在目前的升温水平下,气候韧性发展已面临挑战。如果全球升温超过1.5°C,气候韧性发展将更加受限。而如果全球升温超过2°C,在有些地区这种发展将不可能实现。这一关键发现强调了采取气候行动的紧迫性,重点在公平和公正。充足的资金、技术转让、政治承诺和伙伴关系,可更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排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中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指数摘要报告(2020-2021)》
2022年2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中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指数摘要报告(2020-2021)》,该报告通过对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在全国“双碳”战略启动后领跑,而位于中西部的四川、河南和重庆也呈现积极态势。[36]
主要观点
► 气候雄心分指数下设宏观目标和能力建设2个二级指标。评价得分由碳达峰目标、碳中和相关目标、试点示范等5个三级指标加权而得。本期评价发现,北京、武汉以及上海、济南、苏州等一批领跑城市已设定宏观目标,展示出较高的气候雄心。但作为双碳进程重要的政策驱动单元,多数城市达峰目标尚不清晰,双碳规划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 低碳状态分指数包括各地能源消费、经济社会结构,及碳排放水平三个二级指标。本期评价发现,部分城市表现出较好的低碳状态,其中海口、广州、南宁、北京主要因经济社会结构和碳排放水平占优势,成都、福州主要在能源消费、碳排放水平上优势显著,深圳、昆明则主要在碳排放水平上表现突出。
► 减排趋势分指数,是检验各地碳达峰趋势,以及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变化脱钩程度的指向标。排名前10的城市,除武汉、深圳、昆明外,其余城市如攀枝花、焦作、淄博、盘锦等均为老工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因污染治理和产业与能源转型而呈现较好的减排趋势。
► 北京和上海领跑全国“双碳”行动,但仍有提升空间。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在气候雄心上具有表率作用,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质量高,在评价中表现亮眼,排名位于前两位。
► 部分省市自治区亟待在“双碳”战略中展现更大雄心。30个纳入评价范围的省市自治区,除北京间接宣布碳达峰,并制定2050年碳中和目标外,尚未有其他省跟进。天津、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宣布将于“十四五”达峰,其他大部分省份的碳达峰目标与国家一致,少部分省份尚未明确碳达峰目标年。
► 低碳试点省份成效显著,表明试点示范的价值和意义。我国自2010年开展了三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天津、重庆七省市和北京、上海、海南三省市分别纳入第一、二批试点省份。从评价结果看,国家低碳试点作用积极,效果明显。10个低碳试点省份有4个省进入前5名,5个进入前10名,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位列前三,天津、重庆分列第五、八名,湖北、海南、云南分别位列第十一至第十三名。试点省市总体表现优良,高度说明了试点示范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 华盛顿州立大学:迈向最佳生物燃料生产的第一步
2月28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PNNL) 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理想的原子相互作用,最好的起点是将地球上最丰富的植物材料木质素催化转化为航空燃料的成分。[37]
►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从跟踪锂中出现更好电池的线索
2月28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由美国能源部 (DOE)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石溪大学的化学家 Peter Khalifah 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跟踪了电池阳极在循环过程中锂金属的沉积和去除,以寻找故障发生方式的线索。[38]
► 德克萨斯A&M大学:人工智能预测藻类作为替代能源的潜力
3月4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Texas A&M AgriLife Research 的科学家们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生产藻类作为可靠、经济的生物燃料来源,可用作喷气式飞机和其他运输需求的替代燃料来源。[39]
► 剑桥大学:微小的“摩天大楼”帮助细菌将阳光转化为电能
3月7日,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使用 3D 打印创建了高层“纳米房屋”网格,喜欢阳光的细菌可以在其中快速生长。然后,研究人员能够提取细菌的废弃电子,这些电子是光合作用遗留下来的,可用于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40]
►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用于电动汽车、电网的更安全、更强大的电池
3月7日,根据Tech Xplore报道,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现添加一些液体电解质以提高性能会使固态电池不安全。相反,研究小组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含有少量液体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他们还发现,如果电池发生短路,释放所有储存的能量,理论上超级安全的全固态电池可能会释放出危险的热量。[41]
天气与气候
气温与降水
气候灾害预测
资料来源
[1]http://www.gov.cn/zhuanti/2022lhzfgzbg/index.htm
[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2/14/content_5673424.htm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225813158955155&wfr=spider&for=pc
[4]https://www.samr.gov.cn/xw/zj/202203/t20220304_340186.html
[5]https://m.gmw.cn/baijia/2022-03/05/1302830575.html
[6]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2/t20220211_1315447.html?code=&state=123
[7]http://cbmf.org/BMI/xgxy8/_465673/7140971/index.html
[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02/content_5676418.htm
[9]https://m.gmw.cn/baijia/2022-03/02/1302827664.html
[10]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092301689454.html
[11]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u-rolls-out-plan-cut-russia-gas-dependency-this-year-end-it-within-decade-2022-03-08/
[12]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u-energy-ministers-discuss-plans-supply-shocks-ukraine-crisis-2022-02-27/
[13]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sustainable-business/lead-eu-lawmaker-proposes-tougher-targets-save-energy-2022-02-25/
[14]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sustainable-business/germany-aims-get-100-energy-renewable-sources-by-2035-2022-02-28/
[15]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iea-meets-potential-oil-stocks-release-after-russia-invasion-2022-03-01/
[16]https://news.yahoo.com/war-abroad-politics-home-push-190942605.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Nq7die7OnlGbRk88INkl7U6xL4DtqVJ1KFCjzsjdtiwPVjnNHLsexavMfZzUVU2q7ME5182S7Tt4HWsXs14CQXDpeZXNruTaXCV6Vm4-EcBuEdEupwixRwSg1ZH3b-By1ALh6m4bI8C7AcYCsCY95D2sJmwDx6oY78TBNipVP5_
[17]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japan-unveil-steps-boost-oil-subsidy-back-small-firms-2022-03-04/
[18]https://news.mysteel.com/22/0228/15/04EE649186F92376.html
[19]http://www.sxcoal.com/news/4646861/info
[20]https://news.mysteel.com/22/0301/16/0DE8ECBCE35C719E.html
[21]https://news.mysteel.com/22/0307/10/7FCA060749E3CB37.html
[22]https://www.ccement.com/news/26275360409945001.html
[23]http://www.dcement.com/article/202203/188272.html
[24]http://www.nea.gov.cn/2022-03/02/c_1310495439.htm
[25]https://www.ndrc.gov.cn/xwdt/xwfb/202203/t20220307_1318757.html
[26]http://www.jjckb.cn/2022-03/05/c_1310501240.htm
[27]详情请参见中金研究部于2022年3月7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加强制造业供应链保障》
[28]https://www.anewsday.com/post/265682.html
[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516571319337177&wfr=spider&for=pc
[30]https://www.bbc.com/news/58888451
[31]https://www.bbc.com/news/58888451
[32]https://new.qq.com/rain/a/20220304A06PA200
[3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91277243334408&wfr=spider&for=pc
[34]https://www.energate-messenger.de/news/220561/eu-parlament-fuer-reform-der-marktstabilitaetsreserve
[35]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2/
[36]https://wwwoa.ipe.org.cn//Upload/202203030425554217.pdf
[37]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2-optimal-biofuels-production.html
[38]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2-clues-batteries-emerge-tracking-lithium.html
[39]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artificial-intelligence-algae-potential-alternative.html
[4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2-01205-5;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tiny-skyscrapers-bacteria-sunlight-electricity.html
[41]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3-safer-powerful-batteries-electric-cars.html
[42]中央气象台 http://www.nmc.cn/publish/observations/mta-10days.html
[4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http://cmdp.ncc-cma.net/climate/disaster.php?cat=HighTemp&type=prediction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3月9日已经发布的《“碳”策中国(11):俄乌阴云笼罩欧盟减碳行动 2月24日~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