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重要事件展望
美联储FOMC会议将于11月3日结束,鉴于目前市场已经完全定价了本次联储在会上宣布缩减购债,所以市场的关注点在于其对未来通胀的看法,以及由此推出的对首次加息的一些暗示。美联储目前处境比较矛盾,一方面通胀高企,工资、房价的大幅上涨显示通胀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出现见顶回落苗头。如果联储继续走此前鸽派之路,那么它的立场和市场预期之间就会错位,这反倒会导致通胀预期失控。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宣布减少购债计划,而前瞻性指引或许保持不变。虽然鲍威尔可能会避免在加息问题上过度刺激市场,但为了防止通胀预期进一步抬高,他此前坚持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态度或有所松动,这会令整个FOMC的基调稍稍偏向鹰派一些。
中国的经济走向和政策反应:良好的出口数据是10月份人民币走高的重要支撑。但是,出口可能会在此后几个月面对一些逆风。比如东南亚供应链的恢复所带来的订单分流以及部分产业限产限电所引发的产量环比下降。当然,若美国方面愿意成规模将中国商品纳入关税排除清单,其对出口和汇率将会带来一定提振。除了出口之外,通胀和内需的走向同样值得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开始从高点回落,货币财政政策给予怎样的支持十分关键。10月末期我们看到央行在公开市场频频投放,如果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那么人民币汇率的上行空间将受到限制。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于11月1日至12日在英国举行。这是主要经济体明确宣布碳中和目标之后的第一次峰会,此次COP26的主要任务有1)完成《巴黎协定》规则书谈判、2)加大减排行动力度、3)筹集气候资金。然而在最近数月,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价格大幅上升,多个主要经济体面临了缺煤少电的窘境。在此背景之下,主要国家的对于减排的承诺与执行为市场的关注点之一。同时,近期中国与印度为了缓解能源不足从而增加了煤炭生产,这两大发展中国家在COP26上对“去煤化”的反应亦值得关注。另外,10月30日的G20峰会期间,美、德、英、法4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表明,美国将有条件地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我们认为在能源荒的背景之下,国际地缘政治领域也发生一定的力学变化。能源问题事关全球金融市场的总体风险偏好,如果能源的供应持续短缺,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将更为暗淡。这样的环境对美元将会是支撑。
正文
美元/人民币
11月预测区间:6.35-6.50;1个月目标位:6.43
再次升穿6.40 10月期间,美元对人民币由6.4480变化至6.4056,人民币相较美元升值约0.7%,为今年5月以来最大的升值幅度。10月19日至28日期间,美元对人民币的收盘价皆低于了6.40,人民币的升值大部分发生于10月下旬,其间有对6.38突破的尝试,但皆未成功。上一轮美元对人民币低于6.40的行情发生在今年5月至6月期间,持续约20日左右。另外,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10月内持续走高,由9月底的99.64突破至10月22日的100.33,为2016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详细参考《强劲的人民币汇率该何去何从(详细版)》)
外需强于内需,能源荒压制工业产出 强劲的出口是支撑10月份人民币汇率略微走强的主要原因。总体看,中国经济的结构呈现外需强于内需的格局。第三季度中国GDP的同比4.9%,低于前值的7.9%,经济增速自疫情以来首次跌穿5%。虽然经济总量偏弱,但结构却对汇率较为友好。在外需方面,9月期间出口旺盛的同时,进口却出现了下滑,二者交叉体现了外需强于内需,并增厚了经常项目顺差,9月银行代客结汇约2200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重要支撑;而在内需方面,9月的工业产值同比增速下滑至3.1%,能源荒对于生产端的约束正在逐步体现。零售销售则小幅反弹至4.4%,体现了9月份疫情好转之后对于消费的支撑。但10月后半月疫情的散发让该月的消费前景再度蒙上阴影。疲软的经济数据增大了央行宽松的概率。
央行连续投放流动性 10月期间,央行的逆回购的净投入量呈现前紧后松的趋势。10月下旬公开市场净投入量快速攀升,最终今年10月的净投入累计额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宽松的流动性压制了短期资金利率,无论是隔夜还是7天利率,同比此前几年都在更低的水平。资金利率的回落减少了跨币种套息的收益,遏制了国际资本做多人民币套取息差的冲动,降低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中美频繁接触,缓和预期增多 过去一个月中,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从10月6日开始,中美在外交、经济等层面展开了多次接触,内容也开始变得务实而具有建设性。另外,有媒体透露[1]中美领导人将在年底之前进行线上的虚拟首脑会谈。中美关系的回暖预期对9月底以来的人民币走强也起到了提振的作用。
能源荒以及债务风险的潜在影响 部分房企债务问题与“限电限产”是另两个值得关注的点。房地产行业在中资美元债中占比尤为庞大,如图表所示,伴随着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的升温,中资美元债的信用利差自9月底至10月中旬以来出现了扩大;在随后的宽限期到期前的美元债付息的实现,信用利差出现了回落,但临近月底前,出现债务问题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增多,信用利差再度扩大。虽然人民币汇率尚未将上述一系列事件定价于其中,但考虑到美元债涉及境外投资者信心,其对汇率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此外,能源价格与限电限产的消息也是市场的关注点,但自10月22日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的政策措施[2]之后,煤炭价格出现回落。能源荒问题能否尽快解决,关系到后几个月的工业产出和出口增速。我们认为这将会对后续的汇率预期造成潜在影响。
关注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11月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我们将从10月经济数据中寻找限电限产等因素对中国的工业产出和出口的影响。面对的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做出调整也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过去两个月,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开始出现一些微调。央行在10月后半月连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则压制了汇率进一步升值的势头。如果11月有更进一步的稳经济措施出台,那么短期汇率的升值压力将会被进一步削弱。11月 8日-1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新华社[3]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此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市场将关注中央在会议前后对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温和走弱 我们判断人民币在11月份可能小幅走弱。首先,我们发现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在近期持续改善,对复工率也带来了提升,此举会对我国的出口带来一定压力,其次,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我们认为临近年底,央行的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偏低,大概率会保持一个流动性偏宽松的大环境。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与美联储的紧缩方向相反,在美联储11月大概率启动缩减购债计划的影响下,货币政策分化可能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当然,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也存在。自10月29日以来,中国国债将通过36个月的时间被逐步纳入WGBI(全球国债指数),我们预测每个月将带来42-72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详细参考 《中国国债如期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债市开放又进一步》),此举将会吸引资本流入,支撑人民币汇率。综上所述,在11月内,我们认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或将温和走弱,总体上仍将呈现双向波动的震荡行情。
美元指数
11月预测区间:93.50-95.70;1个月目标位:95.00
先涨后跌 10月份美元先涨后跌,前半月美元指数(DXY)冲高至94.50附近,但在10月12日创出年内新高后,美元指数没能更进一步,而后一路走低至9月末以来的最低水平,抹平了9月末能源危机发酵以来的所有涨幅。此后美元在今年一季度高点与今年6月以来上升趋势线交点93.40附近获得技术性支撑,并在月内最后一个交易日强力反弹,最终收于94整数关口的上方。
能源荒与国债收益率的上行共同支撑了美元 美元在10月前半月的走强主要由以下2个逻辑:1.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导致市场对通胀预期随之上涨,一方面加息预期得以上涨而推高美元,另外一方面投资者对通胀的持续担忧带动欧美股指持续下行,进而市场风险偏好遭到一定打压,以此支撑美元走强;2.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被暂时延迟至12月份,美国国债短期违约的风险有所缓和,美债收益率进而走高(通胀预期同样助推美债收益率走强),这使得美元在高位得到一定支撑。
但此后美元遭遇了多头获利了结 10月13号成为美元月内走势的关键转折点,当日公布的9月CPI同比超预期并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5%以上,随后美联储9月的会议纪要又再次确认年内开启taper并且在明年夏天左右结束,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似乎阶段性的达到了极值。当加息预期阶段性炒作结束,美元多头在此获利了结。当时美元多头略显拥挤,因此美元没有追随加息预期继续走高,反而在获利盘的打压下出现了回调。之后伴随市场风险偏好走强(欧美股指一路上涨,美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美元一路走低。直到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在PCE指数(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指标)上涨至30年高点之后进一步升温,市场对美联储明年6月加息的预期随之升至年内新高(隔夜掉期市场OIS显示对明年6月美联储第一次加息的可能性涨至81%),美元受此支撑得以强力反弹并收复大部分的月内跌幅。
美国经济走软,收益率曲线扁平化 10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受供应链瓶颈等问题的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出现了放缓的迹象。9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失业率和小时工资均好于预期),显示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相关行业的复工情况受到阻碍。随后公布的经济活动数据均逊于预期,工业产出环比下滑1.3%,较前月的-0.1%进一步走低。制造业PMI略微不及预期(59.2 vs 60.5),服务业PMI超预期(58.2 vs 55.2),以及3季度GDP不及预期(2% vs 2.8%)。疲软的美国经济数据虽然对美元汇率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却没能挡住加息预期的节节攀升。高企的通胀是加息预期走高的主要推手。9月CPI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5%以上,9月份美国PCE平减指数(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指标)上涨至近30年以来最高点。通胀数据的走高让美联储此前对于通胀“暂时性”的判断显得不那么可信。于是,市场开始定价美联储被迫收紧应对通胀的情形。在美国经济已经显露颓势的背景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给经济增长前景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这使得美债收益率曲线大幅走平:近端利率快速拉升且远端利率相对走低。(相比于6月份FOMC会议意外转鹰之后美国5年30年国债利差收窄34bps,10月当月,美国5年30年国债利差再次收窄35bps并跌至去年3月以来低点)。从历史数据看,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的环境对美元更为有利,因为经济走弱将支持避险逻辑。
11月美联储会议的基调或稍稍偏向鹰派 展望11月,美联储几乎确定会宣布启动缩债计划的时间表。在9月份的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已经透露了不少细节:1.taper最早可能在11月启动。2.缩债的速率预计是每月150亿美元,整个计划可能在2022年7月左右完成。由于市场对于美联储的缩债计划已经有充分的预期,因此在11月份的会议上,市场更关心美联储会议和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对未来加息潜在时点的相关线索。这一方面取决于美联储对于当前滞胀环境下就业恢复的预期,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通胀预期。9月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还不能就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达成一致看法,委员们对于通胀前景的看法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不过,从10月22日鲍威尔的讲话看,对于通胀的担忧明显加深了。在22日的讲话中[4],鲍威尔认为“当下的风险显然是供给侧的瓶颈会持续更久,因此导致通胀上升”;“我认为现在是开始taper的时候而加息还为时过早”。市场在鲍威尔讲话之后进一步推高且提前了对美联储明年加息的预期。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宣布减少购债计划,而前瞻性指引或许保持不变。虽然鲍威尔可能会避免在加息问题上过度刺激市场,但为了防止通胀预期进一步抬高,他此前坚持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态度或有所松动,这会令整个FOMC的基调稍稍偏向鹰派一些。
我们继续维持看涨美元的观点 我们认为美元指数在11月份仍有走高的动力。首先,我们预计本次FOMC会议上美联储或许会略微改变此前对通胀“暂时性”的看法,这种微调会让短端利率(以及加息预期)得到进一步支撑。第二,虽然美国三季度GDP数据不及预期,但相比于其他经济体,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依旧相对强劲,近期花旗宏观经济意外指数(美国-全球)也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相对经济增长预期的优势预计会支撑美元。第三,过去数据显示收益率曲线的走平将支撑美元。目前美国5年30年国债利差收窄至去年3月低点75bps附近,而当时对应的美元指数位于96附近,即便接下来美国5年30年国债利差并没有获得来自加息预期的进一步支撑而继续走窄,美元依旧有向上的空间。最后,风险偏好的潜在转弱可能会支撑美元。市场风险情绪虽然在10月份一路走高,VIX跌至近2年的低位(均值回归的特性并不支持此指标进一步走低),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依旧存在,而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则会在意外的risk off事件发生时吸引避险资金流入进而获得支撑。
欧元/美元
11月预测区间(1.1400-1.1700);1个月目标位:1.1500
触底反弹,但在最后一日逆转涨幅 10月份,欧元先跌后涨。前半月欧元在风险偏好走弱和强势美元的带动下一路走低先后跌破1.1664以及1.1600附近两个重要支撑位置并且下测年内低点1.1530。10月13日开始之后,随着风险偏好的反弹,欧元在技术上触底后展开了一轮反弹逼空的行情。欧元反弹向上并且前后共三次(19号,21号,25号)上测8月20日低点1.1664附近的阻力。在经历了短暂的回落整理后,欧元在28日的欧央行会议后突破了此前1.1664的强阻力位置,一度上测50日均线1.1692附近。但很快随着美元的反弹,欧元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大跌收在了1.1561收盘(月内低点位于1.1525),回吐了全部的月度涨幅。
加息预期驱动的技术性反弹 10月13日当周,我们使用1周期的欧元风险反转期权(risk reversal)计算出相对应的z-score也显示出当时头寸偏激已达到今年以来的极值,这也表示市场看空欧元的情绪达到了阶段性极点。随着市场对于欧央行加息预期的重新定价,欧元的技术性反弹就此展开。欧央行加息预期的抬头首先源自于其他主要央行的态度变化。在通胀居高不下的作用下,市场正快速反映美联储以及英格兰央行(BOE)加息时点的提前。随后,加拿大央行(BOC)意外提前结束QE并且提前了对加息的前瞻指引,澳大利亚央行(RBA)连续两天放弃了对短端收益率的控制政策(YCC)。这些央行的言辞和行动的变化对欧央行的加息预期产生了溢出效应,市场对欧央行(ECB)加息的预期提前至明年12月。随后,在欧央行的会议上,拉加德多次强调通胀风险的言论也与此前她的通胀“暂时论”有了明显调整。这让市场愈发相信欧央行可能会因通胀压力而放弃宽松趋向。欧央行会议结束当晚,掉期市场隐含的利率显示,欧央行将在明年12月之前加息20个基点。就这样,紧缩预期成为了10月欧元技术性反弹的主要触发因素。
数据显示欧洲经济放缓,长期通胀风险增加 10月份公布的欧洲经济数据显示欧洲经济的复苏势头也出现边际放缓的迹象。PMI数据显示商业活动增长放缓,虽然制造业数据略微好于预期,但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陷入挣扎,综合PMI创下6个月新低。德国零售销售数据同样不及预期(1.1% vs 1.5%),反映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退。德国的工业产出数据和工厂订单数据双双不及预期,这表明欧洲经济动能正在减弱。10月27日,德国政府将今年德国GDP的增长预测由3.5%下调至2.6%,并且指出近期能源价格的高涨以及半导体供应链的瓶颈给德国的经济复苏带来压力。而10月29日公布的德国三季度GDP不及预期(1.8% vs 2.2%)也印证了德国政府的预测。与经济数据疲软形成对比的是欧洲的通胀数据,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的CPI增速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高点4.1%(超过预期3.7%),其中能源价格贡献了近25%的增长[5]而核心通胀率也涨至近20年以来的高点2.1%。滞胀的环境加大了欧央行的政策选择难度。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可能会被迫放弃宽松的政策取向,这对欧元形成了一定支撑。
欧央行开始关注长期通胀风险10月有多名欧央行票委发表公开讲话,以首席经济学家Lane为代表的绝大多数票委继续维持了此前欧央行对通胀暂时性的看法;然而28日的欧央行会议上,拉加德承认当前通胀上升“将比原先预期的更持久”,同时她一再强调欧央行仍然预计明年物价压力将缓解。市场原本在上周欧央行会议之前就已经押注居高不下的通胀将迫使欧洲央行在2022年12月加息,虽然在当天欧央行会议后的发布会上,拉加德坚持强调市场预期和欧央行关于何时加息的前瞻指引并不相符,但她也并没有直接反驳市场对明年欧央行加息的预期;会后有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6],拉加德此举是考虑到管委会内部对直接口头干预市场之后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的一种妥协。我们认为这也正从侧面反映出欧央行依旧想要维持宽松的融资条件而不想让市场过度预期未来的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对于欧央行的加息定价有些过于超前,日后任何的预期修正都可能会成为欧元进一步回落的触发因素。
市场高估了欧央行加息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上周欧央行发布会上,市场过于片面的对拉加德 “我并不想评论市场是否过度预期了加息的可能性”(not for me to say if markets are ahead of themselves)这句话做出了判断,认为欧央行会就此放任市场对其加息预期继续强化;考虑到发布会的前半程,拉加德一直强调:通胀的暂时性,欧央行并没有真正taper而只是“重新校对”(recalibrate),以及市场对其加息的预期与欧央行的前瞻指引并不相符等言论,我们更倾向去相信,一直鸽派的欧央行行长(或其他管委)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回头改正这个与市场沟通时的措辞错误(communication error)。种种迹象表明,欧央行仍然坚持通胀暂时性的观点。10月29日欧央行管委Simkus表示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上涨的时间虽然长于预期,但“没有理由认为这不是暂时现象”。在欧央行会后发布的经济预测中,他们虽然上调了对直至2023年末的通胀预期,但调查预计2022年通胀率将较当前水平大幅下降。受访者预计2022年物价将上涨1.9%,2023年将上涨1.7%,均低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水平。这也符合近几个月以来欧央行官员们对目前高通胀只是暂时性的观点。当前欧洲并未出现“通胀-薪资”螺旋上升的长期通胀迹象,在“2%的对称通胀目标”下,欧央行没有理由不对通胀保持更高的耐性。
欧元大概率会继续承压 在11月,市场可能会重新修正欧央行加息的预期以反映欧央行对于通胀压力的耐心。而能源荒和疫情的反弹也将为欧洲经济的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预计11月份欧元大概率会继续走弱。
美元/日元
11月预测区间:113-118;1个月目标位:115
日元贬破114 10月期间,美元对日元由111.29涨至113.95,日元相较美元贬值约2.33%,为最弱的G10货币,月内曾一度到达114.38的高位,接近于2018年10月的高点。日元的走弱主要发生在10月前半,10月后半之后美元对日元基本在114附件徘徊。同时,我们认为在10月内美元对日元的主导因素出现了变化,今年5月以来的同“美日5年利差”的高度联动出现了分化,相反,在10月中,1) 原油价格的攀升、2) 跨境证券投资所带来的资金流出、3) 投机资金对日元的卖空起到了弱化日元的主要力量。
供给・通胀皆疲软 9月工业产值受国内新冠疫情以及上游零件供应不足的影响,环比减少5.4%,低于预期与前值;物价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近期存在的通胀压力所不同,日本的通胀依旧疲软,每年10月是大部分日本企业的价格改定的重要窗口期,但通过对东京地区10月CPI的观察,我们依旧未能从中发现物价上涨的“痕迹”。不见起色的CPI数据将为日本央行的鸽派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贸易・资本收支皆资金流出方向 日本的贸易顺差进入8月中旬之后,受高油价所带来的影响,出现大幅滑落。但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因航运时间,日本的能源进口价格落后于国际油价2个月左右,最近数月的高油价将至少在今后约2个月内继续影响贸易收支,从而带来弱化日元的压力;日本的跨境证券投资自9月中旬以来边际上往资本流出的方向发展,一改自去年7月以来的资本流入的趋势,我们认为1)日本政府创设的大学教育基金所带来的对外投资的开始,2)美债利率升高所带来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对海外债券投资的扩大为背后主要推手。我们认为上述的两点因素在中期内续存可能性较大,日元卖出的力量或将持续。
最鸽发达国家央行 在10月28日的议息会议中,日本央行维持了当前的货币政策不变,但下调了对于今年GDP以及CPI的预期。2021年的GDP增长率由上次的3.8%下调至3.4%,CPI(扣除生鲜食品)的增速亦由上次的0.6%下调至0.0%。目前,日本之外的大部分发达国家因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市场对于其央行的加息预期走强,但在疲软的日本通胀之下,日本央行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日本央行与其他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今后对于日元汇率在中长期提供了弱化的压力。
病去如山倒 过去2个月中,日本的新冠疫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9月初感染人数“达峰”后,在过去两个月内人数大幅锐减。我们认为人员流动的减少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是关键因素。自7-8月的东京奥运会以及8月的盂兰盆节(有回家探亲传统)结束之后,跨境与境内的大型人员移动出现大幅减少,另外在过去几个月中日本的接种率持续攀升,在10月底时完全接种率已超过70%,高于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伴随着日本疫情的改善,我们认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受益多于制造业,届时日本存在进口扩大的可能性,对日元给来小幅贬值压力。
众议院选举结果好于预期 日本众议院选举的结果于11月1日凌晨尘埃落定,为执政党的自民党获得261个席位(过半数为233个席位),相较选举之前的276个席位,减少了15个席位。然而,根据各大媒体在选举之前的舆论调查[7] 显示自民党的席位将出现约40个席位的下滑。对于自民党的超预期表现,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在野政党的支持率不足,根据最新的NHK舆论调查[8]显示,自民党的支持率依然远远高于其他在野政党,在野政党在中短期内对自民党构成的威胁不足。超预期的实际选举结果意味着自民党政权的稳定。11月1日,日经指数相较上周五大涨2%以上,日元也出现小幅走弱,日本金融市场目前整体呈现Risk on的局面。自民党的稳定政权也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平稳运行以及今后的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保证。
日元易在11月走弱 我们预测11月底美元对日元汇率为115,在11月期间,在113-118的区间内波动可能性较大。如之前的周报中所述,我们继续以1) 美日的货币政策分化、2) 日元在11月易走弱的季节性因素、3) 贸易收支逆差化、4) 大学教育基金创设所带来的对外资金流出为理由,认为日元会停留相对弱日元(113-118)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附录
一、技术分析及交易策略
►欧元/美元的下跌趋势未改
►美元/日元关注115附近的强阻力
►美元/人民币的震荡区间大概率上移
欧元/美元:2021年5月以来下降大趋势并没有改变,空头依旧占据上风
欧元在10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遇到此前周报中多次提及的50天均线(图表中粉色线),38.2%斐波那契回撤位(1.1692)以及今年5月份以来的下降趋势线(图表中白色加粗线)三重阻力线交叉而构成的强阻力后大幅走低再次印证了这一位置的重要性。接下来只要空头可以破掉10月低点(图表中白色短横线)1.1526附近支撑位,下一个空头目标则位于50%的斐波那契回撤,也是2020年3月9号的高点1.1491附近,之后空头的下一个目标则位于1.1400整数支撑。如果接下来价格有反弹(只要不向上突破1.1700附近阻力),投资者可以择机空头进场。
美元/日元:短期依旧有冲高可能性,但长期需谨慎上升楔形预示的向下突破
美元/日元在10月份一路走高,向上突破了2020年二月末高点112.23阻力位置之后继续上涨,但在123.6%(114.83)斐波那契延伸位附近遇到阻力,正如我们在此前外汇周报中多次提及的,投资者应该继续关注9月22日以来上涨趋势线与今年元旦以来的长期上涨趋势线形成的上升楔形(rising wedge)(图表中两条白色加粗上升线),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美元多头几乎完美的在上升楔形的下沿成功入场避免了价格下跌破位引发大规模止损触发,同时也证实此图形走势依旧有效。接下来如果价格可以突破10月20日以来的短期下降趋势线阻力(图表中白色箭头下方的短斜线),则有可能上测近期高点115.60(2017年9月高点,图表中上升楔形的上角极值)附近。然而,投资者依旧要注意这一三角形形态之后跌破的可能性,下方最近的支撑则位于112.23附近(图表中红色线即去年3月末高点)以及今年3月末高点110.96附近(图表中白色横线,右轴粉色标注)。投资者可以择机逢高做空(115.00附近空头入场)。
美元/人民币:震荡区间大概率向上移动,美元多头略占上风
美元/人民币在10月份跌破了前期的强支撑6.4000但月内在6月10日低点6.3777附近找到一定的支撑,并且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成功向上突破6.4000并且收盘位于此关键点位上方。日线图上RSI展现出向上突破的趋势同样有利价格接下来向上趋势的延续,上方近期的阻力位于此前周报中多次提及的9月份相对低点6.4256附近(图表中下方标有5个绿色箭头的白色短横线)以及2014年以来上升趋势线所提供的长期阻力6.4345附近(图表中的向下白色箭头所指出的红色趋势线位置),而200天均线6.4650附近(图表中黄色线)则提供更强的上方阻力;向下看支撑位依旧在今年5月末的低点6.3500附近(图表中白色矩形的下沿)。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风险偏好选择逢低多头入场(只要价格不跌破前期低点6.3777/6.3500附近)。
二、11月重要日程
11月上旬之后,短期内将无主要国家央行的议息会议。我们认为,市场或将继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各国的CPI数据是决定加息预期的重要依据。进入第四季度后全球经济存在走弱的倾向,10月份的经济数据将在11月内公布,我们表示高度关注并提示“滞涨”风险。最后,近期以欧洲为代表,全球疫情的新增感染人数时隔2个月再次出现增加,伴随着北半球的气温降低,新冠疫情再次恶化与否,值得关注。
三、外汇期货头寸观察
通过对图表的观察发现,日元、瑞士法郎、澳元的净空头头寸目前接近于极值,今后往多头方向反转可能性较大;相反、英镑与新西兰元的净多头头寸目前接近于极值,今后往空头方向反选可能性较大。
四、期权观察
风险反转期权
欧元美元风险一月期反转期权 目前显示市场已经脱离10月上半月的过度看空情绪,然而自今年8月以来欧元空头一直占据上风,鉴于目前仓位并没有十分拥挤,欧元依旧有下探年内低点的空间。
美元日元风险反转期权 在10月内实现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转负为正”,意味着期权市场的投资者在近期更加防范日元贬值的风险。这也与我们提出的第四季度“弱日元(113-118)”的观点相呼应,在11月期间相较于“强日元(100以下)”的风险,“弱日元”的可能性则更大)。
隐含波动率
美元对人民币的隐含波动率自2020年9月以来持续走低,给美元人民币之间的套息交易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易给人民币带来资金流入,从而形成人民币升值力量。然而往明年看,伴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加强,美元人民币之间的套息交易的利差存在缩小可能性。
欧元对美元1月期隐含波动率依旧位于近2年以来的低点,但自从10月22日以来有明显向上走高的趋势,接下来不排除波动率会进一步走高进而欧元承压。
美元对日元的隐含波动率自今年9月之后,受日元快速走弱的影响出现波动率上浮。然而,长期来看,相较于2015-2016的水平,当下的波动率依然不高。往明年看,伴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加强,美元日元之间的套息交易的利差存在扩大可能性,若美日汇率波动率能持续保持在低位,则有可能加速日元的卖出,给日元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
[1]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us-says-agreed-with-china-virtual-biden-xi-summit-before-years-end-2021-10-06/
[2]https://www.ndrc.gov.cn/xwdt/xwfb/202110/t20211022_1300664.html?code=&state=123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11908380250714&wfr=spider&for=pc
[4]https://blinks.bloomberg.com/news/stories/R1E028T0G1KZ
[5]https://ec.europa.eu/eurostat/documents/2995521/11563351/2-29102021-AP-EN.pdf/70e9c60b-8bca-12cc-859e-41af561b5a08?t=1635496386185
[6]https://blinks.bloomberg.com/news/stories/R1P5OMDWX2PS
[7]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214D30R21C21A0000000/
[8]https://www.nhk.or.jp/senkyo/shijiritsu/
丁瑞,CFA与王冠对此报告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11月1日已经发布的《加息预期支撑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