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海外市场短期压力可能来自哪里?

摘要

近期,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市场继续回调,美债利率在实际利率的推动下继续走高、叠加美元走强打压黄金大跌。这一表现符合我们在月初认为短期转向防风险的判断,主要是由于在增长的扰动消除前,政策变数却可能增加,尤其需要关注9月末这个时间点,影响路径是通过利率实现。进入9月下旬,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呈逐步积聚态势。

一、9月议息会议(9月23日凌晨):提前减量风险基本排除。但是,铺垫式的措辞微调、点阵图和经济数据预测依然值得关注。近期利率对负面消息反应钝化,不排除微小预期变化成为利率走强的催化剂,特别是实际利率。

二、9月末美国各项财政政策扎堆:如5500亿美元基建、包含加税的3.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新一财年预算、以及目前看更加棘手的债务上限。目前看进展存在变数,未来几周内的博弈或将会是曲折甚至激烈的,甚至不排除再度上演2011年和2013年债务上限危机时临近违约风险最后一刻才解决的“千钧一发”情形。因此,无论是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加税计划还是新一轮债务上限危机、又或是可能推升利率的财政刺激预期或者债务上限提升增加债券供给,都可能使市场面临一定变数。

不过,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提示短期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导致的回调和波动风险,不意味着我们对于美股市场中期前景转向悲观,实际上,一定幅度的回调将提供更好的再介入窗口;相比之下,我们维持美债利率特别是实际利率可能上行的看法。

正文

焦点讨论:重要政策窗口期临近,市场短期压力逐渐积聚

过去一周,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市场继续回调,美债利率在实际利率的推动下继续走高、叠加美元走强打压黄金大跌,这些走势与我们在月初发表的9月配置月报提示短期转向防范风险的观点一致。

我们在《海外资产配置月报(2021-9):短期转向防风险》中提示短期需要转向防范波动,主要是由于在增长的扰动消除之前,政策变数却可能增加,尤其需要关注9月末政策可能密集出台的这个时间点,而影响路径主要是通过利率特别是实际利率实现(《实际利率持续为负之“谜”》)。目前来看,不论是近期事态的演变还是利率的走势,都依然支持这一判断。我们认为进入9月下旬,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可能呈逐步积聚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9月FOMC会议(9月23日凌晨):

提前减量风险基本排除,但铺垫式的措辞微调、点阵图和经济数据预测依然值得关注。利率近期对负面消息的反应钝化,不排除微小预期变化成为利率走强的催化剂。

一方面,经历了8月底的Jackson Hole会议、9月初大幅低于预期的非农数据、以及进一步缓和的9月通胀压力后,9月会议上提前行动或者暗示减量的风险都已经基本被排除。而另一方面,近期公布的美国9月零售消费和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都表明经济活动的韧性比市场担忧的要更好一些,因此目前看12月正式减量依然是基准情形。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下周的FOMC会议将会无足轻重、不值得关注。

此次会议的主要关注点有:

1)      铺垫式的措辞微调。尽管直接减量或者暗示11月开启减量在我们看来概率都相对较小,但是此次会议做出微小措辞变化进行铺垫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以2013年为例,在2013年9月会议之前,FOMC声明中针对QE的措辞都是开放和双向的,如判断后续增加或减少QE购买取决于未来的通胀和就业前景(to increase or reduce the pace of its purchases…);但2013年9月会议后,措辞改为“未来何时减少购买(In judging when to moderate the pace of asset purchases)”这种单向描述,直到12月会议正式宣布减量。因此,此次也依然不排除做出类似调整。

2)      9月会议也是12月可能正式减量之前最后一次提供点阵图和经济数据更新的会议。虽然我们认为点阵图在对实际加息路径指引上基本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不应该过多解读与关注,但这并不妨碍边际鹰派的变化会对短期市场预期和资产价格带来扰动,类似于6月FOMC会议时的情形(《6月FOMC:散点图大幅改变美联储退出节奏了么?》)。

上述微小或者边际的变化并不会影响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实际上当前流动性是过于充裕(逆回购规模依然高达1万亿美元),因此其影响将会是更多通过短期的预期变化来实现,而美债利率则是传导这一预期的主要载体。近期,我们注意到长端美债利率对负面消息的反应相对钝化(例如9月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时,利率基本不为所动),这可能说明此前利率持续下行已经计入了过多的负面预期,特别是实际利率的定价因美联储购买和资金大幅流入而被大幅扭曲(《实际利率持续为负之“谜”》),因此上述微小的预期变化不排除就会成为利率走强的催化剂,值得关注。

二、9月末美国各项财政政策扎堆:

如5500亿美元基建、包含加税的3.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新一财年预算、以及目前看更加棘手的债务上限,目前看进展存在变数。

由于一些事项有较强的时间约束(10月1日新一财年需要达成新的拨款法案,否则将导致政府关门;10月中旬附近在财政部耗尽其非常规手段前需要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否则将导致政府违约),而两党在一些关键问题(提高债务上限和加税)上又存在明显分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周内的博弈或将会是曲折甚至激烈的,甚至不排除再度上演2011年和2013年债务上限危机时临近违约风险最后一刻才得以解决的“千钧一发”的情形。这一情形如果出现,可能会对于市场带来扰动。

具体而言,

1)      5500亿美元基建计划,确定性较高,目前看时间可能在9月底。此前这一计划已经通过了参议院表决,接下来待众议院投票通过便可以生效(《美国距新一轮基建和刺激还有多远?2021年8月9日~8月15日》)。不过,由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一直主张其通过这一基建计划的前提是满足3.5万亿美元支出的大部分诉求,而当前3.5万亿美元支出方案的谈判进展相对缓慢,因此存在因为其出现僵局而导致5500亿美元基建无法按时出炉的风险。

2)      3.5万亿美元支出和加税计划,细节仍待敲定,民主党内部存在分歧。此前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决议为3.5万亿美元支出方案在无法得到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使用预算调节程序铺平了道路。不过,在一些细节如支出规模、医保降价、州和地方税收减免上限等,民主党内部温和派和激进派依然存在分歧。这些分歧有可能会导致整体进展推迟、甚至规模的大幅减少。

此外,此次3.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中也包括针对企业所得税(21%到26.5%)、个人资本利得税(20%到25%)、以及企业全球最低税率等各项加税主张。虽然这一加税比例低于此前拜登总统最早提出的方案,但依然难免对企业盈利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测算,若税改通过,标普500指数 2022年净利润增速将从现在预期的8%降至3%。

3)      债务上限,目前看更为棘手,影响也更大。相比因无法达成新一财年拨款法案而导致部分政府非核心职能部门暂时性关门(过去几年频繁发生),债务上限无法解决的重要性更大,会导致政府违约。自8月1日债务上限重新生效以来,美国国债上限已经被限定在28.4万亿美元,意味着财政部无法大规模新发国债以满足持续的偿付和支出需求。因此,财政启用了所谓非常规手段(extraordinary measure,停止一些非必要支出并动用现金储备)来避免无法正常偿付或支出。但根据财长耶伦给国会的信件[1]和CBO的测算,财政部将在10月中旬面临无钱可用的境地[2],届时如果还不能冻结或提高债务上限的话,可能面临无法偿付到期债务或利息支出而事实性违约的极端情形,这在现代美国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

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是最近一次美国因为无法及时上调债务上限而逼近违约的时刻。美国国会在8月2日最后一刻达成了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但标普公司依然下调了美国的主权评级,进而引发了美股市场的剧烈动荡。目前参议院共和党人已经表示不支持提高债务上限,但考虑到债务上限的重要意义,我们预计民主党或通过将其放入到预算调解程序(budget reconciliation)解决或者最终两党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所以最终得以解决都是大概率事件,只不过过程可能较为曲折。

不难看出,无论是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加税计划还是新一轮债务上限危机、又或是可能推升利率的财政刺激预期或者债务上限增加提升债券供给和财政部TGA账户规模再度见底回升,市场都可能面临一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例如,上周美国的TGA账户就大幅回升进而导致逆回购规模下降,进而部分解释了美债利率的走高。

不过,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提示短期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回调和波动的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美股市场中期前景转向悲观。实际上,我们认为一定幅度的回调将提供更好的再介入窗口;相比之下,我们维持美债利率特别是实际利率可能上行的看法(我们依据历史相关性测算的实际利率上行幅度约为130bp左右,《实际利率持续为负之“谜”》)。

[1]https://home.treasury.gov/system/files/136/Debt-Limit-Letter-to-Congress_20210908_FINAL-Pelosi.pdf

[2]https://www.cbo.gov/publication/57152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9月20日已经发布的《市场短期压力可能来自哪里?

法律声明

一般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中金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中金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由受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资者若有任何关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问题请直接联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销售交易代表。 

本报告由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金新加坡”) 于新加坡向符合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定义下的认可投资者及/或机构投资者提供。提供本报告于此类投资者, 有关财务顾问将无需根据新加坡之《财务顾问法》第36 条就任何利益及/或其代表就任何证券利益进行披露。有关本报告之任何查询,在新加坡获得本报告的人员可向中金新加坡提出。 

本报告由受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中金英国”)于英国提供。本报告有关的投资和服务仅向符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05年(金融推介)令》第19(5)条、38条、47条以及49条规定的人士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零售客户使用。在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本报告向被其本国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或相当性质)的人士提供。 

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日本株式会社(“中金日本”)于日本提供,中金日本是在日本关东财务局(日本关东财务局长(金商)第 3235号)注册并受日本法律监管的金融机构。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2条31项所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日本非专业投资者使用。
本报告亦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施行令》第17条第3款第1项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第58条第2款但书前段所规定的日本金融机构提供。在该情形下,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日本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

本报告将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于该国家或地区提供。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也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研究报告或相关信息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与本报告所含具体公司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该等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研究基本评级体系说明:

分析师采用相对评级体系,股票评级分为跑赢行业、中性、跑输行业(定义见下文)。

除了股票评级外,中金公司对覆盖行业的未来市场表现提供行业评级观点,行业评级分为超配、标配、低配(定义见下文)。

我们在此提醒您,中金公司对研究覆盖的股票不提供买入、卖出评级。跑赢行业、跑输行业不等同于买入、卖出。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所有评级定义。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全文,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评级来推断结论。在任何情形下,评级(或研究观点)都不应被视为或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买卖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决定应基于自身实际具体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股票评级定义:
i. 跑赢行业(OUT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超过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ii. 中性(NEUTRAL):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与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相比持平;
iii. 跑输行业(UNDER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不及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行业评级定义:
i. 超配(OV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赢大盘10%以上;
ii. 标配(EQUAL-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表现与大盘的关系在-10%与10%之间;
iii. 低配(UND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输大盘10%以上。

研究报告评级分布可从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 获悉。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