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两大担忧边际改善,汽车行业进入加库周期

复盘今年以来汽车板块整体表现偏弱,乘用车整车、部分龙头零部件公司股价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行业层面芯片供应瓶颈影响销量表现,原材料涨价带动中上游盈利承压,是两个核心的市场担忧。往前看,芯片供应问题呈现边际改善趋势,市场盈利预测下调、股价回调对业绩承压已有一定反应,展望下半年,在终端需求比较强劲、供给端车型密集推出驱动叠加库存低位逐步进入加库周期,我们预计有望带动下半年行业量利逐步走高。

摘要

供给端原材料涨价与芯片短缺影响边际减弱,产业链利润预计经历先降后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汽车产业链成本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盈利能力下降,叠加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排产进度与产能利用率,2021上半年汽车产业利润承压。我们认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涨价进入尾声,且二季度芯片影响边际减弱,2021下半年产业链利润有望磨底回升。

下半年行业有望进入主动加库存周期,行业景气度提升。自2019年4月以来,渠道库存虽有波动,但始终未突破前期库存高点。2021年4月渠道库存同环比均出现下探。一方面即使疫情后车市需求呈现逐步复苏,但经历需求触顶后连续的下滑,车企预期更加保守、加库步调不够积极;另一方面,上半年芯片供应瓶颈倒逼车企去库。我们认为,当前行业渠道低库存为下半年行业主动加库存预留更大的空间。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屡创新高,下半年供给端继续助力。2021年4月新能源车当月渗透率达到9.2%,同比提升5.7ppt,环比提升0.2ppt,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主要系驱动力从政策补贴主导,转为供给端改善刺激 C 端市场释放带来,下半年,该趋势仍将持续,包括极氪001、小鹏P5等多款智能电动车型上市,有望加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我们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下半年新车周期确定性较强的整车企业。2)细分赛道龙头企业与汽车智能化标的。3)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上行,推荐新能源汽车赛道标的。

风险

芯片短缺超预期。

正文

复盘:芯片短缺带来短期扰动 原材料涨价盈利承压2Q凸显

复盘今年以来汽车板块整体表现偏弱,乘用车整车、部分龙头零部件公司股价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行业层面芯片供应瓶颈影响销量表现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带动中上游盈利承压,是两个核心的市场担忧。

芯片短缺影响1Q销量35万辆、7%左

汽车芯片短缺对车企生产带来短期扰动,1Q21产量受上游芯片供应紧张影响较大。根据乘联会销量数据,1Q21乘用车产量相较2019年同比下降5.9%,批发及零售表现也略低于我们此前预期。受全球疫情及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汽车芯片生产紧张,缺芯对部分车企生产带来一定的制约,国内多家主机厂下调排产计划。

根据IHS数据和我们的摸排,1季度国内影响量级在35万辆左右,影响幅度在7%左右。站在年初,我们预计1季度乘用车批零销量在540万辆左右,预期差基本能够通过芯片缺口解释。国内不同车企受缺芯影响程度略有不同,体现为合资影响大于自主,传统影响大于新能源,其中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本田一季度生产受缺芯影响较大。

原材料价格上涨逐步传导,2Q盈利承压体现更明显

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涨价带来明显单车成本上升,但涨价压力难以向下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我们预计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带来产业链利润较大波动。根据我们的拆分,整车企业BOM成本(物料清单成本)占比60%,物料清单成本由车辆内外饰、底盘与车身结构件、动力系统、车身电子电器构成,原材料主要为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大宗商品。

钢、铝、铜、塑料等大宗商品的涨价给汽车行业成本带来直接影响。根据我们的测算,截至2021年5月12日,由钢铁、铝材、铜材、塑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单车成本上升幅度约0.36万元。

成本端压力难以向产业链下游传递,折扣整体稳定。汽车行业价格受到品牌间竞争格局加剧、替换周期加速、长期硬件成本下降等因素,价格体系持续向下。同时,由于汽车消费的强可选性和长决策周期,终端消费者具备较高价格敏感性,难以在终端价格实现上涨。今年年初至4月底,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大部分车型折扣都维持稳定,波动在1ppt以内,显示涨价压力较难向下游消费者直接传递。

此轮大宗商品涨价沿着原材料-零部件公司-车企的传导路线,对产业链诸多环节的盈利能力带来压力。根据我们的测算,仅钢铁、铝材、铜材、塑料的价格上涨推动整车成本提升超3,500元。考虑到产业链公司在1季度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低价库存,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认为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将集中反应在2季度。

往前看,芯片供应问题呈现边际改善趋势,市场盈利预测下调、股价回调对业绩承压已有一定反应,展望下半年,在终端需求比较强劲、供给端车型密集推出驱动叠加库存低位逐步进入加库周期,我们预计有望带动下半年行业量利逐步走高。

展望1:两大担忧边际改善 市场调整基本到位

二季度芯片短缺或将缓解,全年仍有望实现2200万辆销量

芯片影响仍需跟踪车企二季度排产表现,预计全年汽车销量仍有望达到2200万辆。从4月批零表现看,与我们年初预测值相差7万辆左右,我们预计2季度销量影响在20万辆左右、小于1季度,芯片问题影响边际有改善。往前看,观察后续5-6月销量走势,去年同期基本已经表现为疫情后正常基数,如果能够实现月度同比正增长,会是对芯片问题边际改善更好的印证。伴随3-4季度供给继续放松、销量反哺,我们预计全年销量仍有望达到2200万辆。

原材料涨价进入尾声,中期汽车产业链利润有望磨底回升

中短期看,政策预期偏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即将进入尾声。自2020下半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叠加疫情期间供给受限,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当前,疫苗加速落地推动生产端快速复苏,大宗商品供需趋于稳定,从而带来大宗暴涨之后的阶段性回落。另外,5月19日国常会[1]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强调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依法严查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我们预计大宗商品涨价进入尾声。

汽车产业链利润中期有望磨底回升。展望下半年,随着大宗商品涨价进入尾声,叠加车企排产提升带来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车企及零部件公司都在积极进行降本增效,我们预计汽车产业链利润中期有望磨底回升。

从盈利预测和股价两个维度看,市场调整基本到位

市场对汽车产业链盈利能力下滑已有预期,整车企业净利润普遍下调。截至2021年5月20日,根据我们对市场前瞻预测的跟踪,市场对上汽、广汽、长安、比亚迪的2021年业绩预期普遍下调4%-13%。另外,我们发现,零部件公司业绩调整并没有出现方向性下调,主要原因在于零部件公司一方面可以适时启动与下游主机厂的价格谈判,另一方面零部件公司可通过拓展新客户,提高产能利用率,生产端的规模效应可部分对冲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影响。

受供给端原材料涨价和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截至2021年5月20日,汽车板块跑输行业平均。根据我们对万得全A指数和中信汽车指数的跟踪,年初以来,汽车行业整体跑输,我们认为市场对原材料涨价和缺芯的担忧已经部分反映在了股价表现上。另外,部分零部件龙头企业如拓普集团、星宇股份盈利预测虽然没有下调,但股价跑输中信汽车零部件指数,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原材料涨价和缺芯的担忧影响龙头公司估值。

展望2:产业链进入加库周期 新车上市驱动需求增长

4月零售环比走势强于历史平均,批发基本持平历史平均,代表终端需求表现较为强劲。4月产销较2019年同期仍有所增长,批零销量同比跑赢产量同比。较2019年同期来看,1-4月累计零售销量有所增长,批发销量、产量有所下降。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21年1-4月累计出口汽车58.5万辆,同比2020/2019年+83.4%/74.1%,出口增长较为强劲。

行业库存处于低位,供给端影响出清后有望提速加库

汽车行业库存周期有其特殊性,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库存可存在于车企和经销商两端,因此我们分别对制造端和渠道端进行库存分析。在制造端,2002年以来汽车制造业共经历5轮库存周期,当前处于第五轮库存周期的加库存通道里。我们认为,尽管2021上半年汽车行业缺芯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行业加库存带来扰动,但随着供给端影响出清,行业主动加库存意愿会更加明显。

多因素导致渠道库存低位震荡,为行业加库存预留空间。自2019年4月以来,渠道库存虽有波动,但始终未突破前期库存高点。根据我们对重点品牌车型的渠道库存跟踪,自2019年4月以来,渠道库存保持低位震荡,2021年4月渠道库存同环比均出现下探。一方面即使疫情后车市需求呈现逐步复苏,但经历需求触顶后连续的下滑,车企预期更加保守、加库步调不够积极;另一方面,上半年芯片供应瓶颈倒逼车企去库。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4月厂商库存减少18万辆,去库存幅度高于历年1-4月,显示行业持续去库存的特征。我们认为,当前行业渠道低库存为下半年行业主动加库存预留更大的空间。

分品牌看,供给紧张、需求好的品牌更体现为低库存,加库空间大。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4月渠道库存环比下降,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受缺芯停产影响,2021年1-4月渠道库存始终处于低位,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4月渠道库存环比上升,我们认为日系品牌或已开启加库周期。

下半年新车密集上市,支撑销量更快增长

2021下半年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新车周期密集,新车型和热门车型的换代车型是主要贡献点,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电动车品牌新车型。根据IHS统计,从2021年6月开始,自主与合资品牌共有92款新车上市,自主品牌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新车型数量较多,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上汽大众新车型数量靠前。根据我们对2021下半年重点车型发布计划的跟踪,小鹏P5、岚图FREE、智己汽车都将在下半年正式上市。另外,热门车型的改款换代如广丰汉兰达、东本思域等车型也将在下半年上市,推动供给端行业周期上行。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屡创新高,特斯拉产能持续爬坡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屡创新高,下半年供给端继续助力。4月,按中汽协口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6万辆和20.62万辆,同比增长1.68倍和2.58倍。新能源车当月渗透率达到9.2%,同比提升5.7ppt,环比提升0.2ppt,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主要系驱动力从政策补贴主导,转为供给端改善刺激 C 端市场释放带来。下半年,该趋势仍将持续,包括极氪001、小鹏P5等多款智能电动车型上市,有望加速新能源车的普及。

特斯拉临港工厂产能爬坡开启,供应链企业将受益。特斯拉中国4月销量环比下滑27%,引发市场对其基本面担忧。但我们认为主要系两点短期因素扰动,后续销量将重新抬升:1)4月临港二期Model Y工厂进行产线调整,影响产量;2)特斯拉也素有压低每季度首月销量数据的传统。据公司公告和产业链信息,我们预计特斯拉二期工厂5、6月产能持续爬坡,销量也将随之上扬,我们预计二季度特斯拉中国(含内销和出口)销量达到10.7万辆,同环比分别提升250%和36%。在下游需求带动下,中游的特斯拉中国供应链企业也有望明显受益。

海外新能源热度持续,政策端存潜在催化。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具备较高热度,渗透率屡创新高。4月,欧洲八国(德国、法国、英国、挪威、荷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新能源车销量合计为13.2万辆,月度渗透率为16.4%,同比提升12.7ppt。美国新能源车销量4.1万辆,月度渗透率为2.7%,同比提升1.4ppt。同时,美国民主党政府屡次强调对电动汽车的1740亿美元大额扶持计划,主要包括1000亿美元的消费者电动车退税、150亿美元电动车基建等。我们认为,该计划对板块形成潜在催化,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汽零龙头将受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

-----

[1]国常会链接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9/content_5608922.htm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5月25日已经发布的《两大担忧边际改善,行业进入加库周期

法律声明

一般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中金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中金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由受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资者若有任何关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问题请直接联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销售交易代表。 

本报告由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金新加坡”) 于新加坡向符合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定义下的认可投资者及/或机构投资者提供。提供本报告于此类投资者, 有关财务顾问将无需根据新加坡之《财务顾问法》第36 条就任何利益及/或其代表就任何证券利益进行披露。有关本报告之任何查询,在新加坡获得本报告的人员可向中金新加坡提出。 

本报告由受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中金英国”)于英国提供。本报告有关的投资和服务仅向符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05年(金融推介)令》第19(5)条、38条、47条以及49条规定的人士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零售客户使用。在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本报告向被其本国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或相当性质)的人士提供。 

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日本株式会社(“中金日本”)于日本提供,中金日本是在日本关东财务局(日本关东财务局长(金商)第 3235号)注册并受日本法律监管的金融机构。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2条31项所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日本非专业投资者使用。
本报告亦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施行令》第17条第3款第1项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第58条第2款但书前段所规定的日本金融机构提供。在该情形下,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日本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

本报告将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于该国家或地区提供。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也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研究报告或相关信息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与本报告所含具体公司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该等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研究基本评级体系说明:

分析师采用相对评级体系,股票评级分为跑赢行业、中性、跑输行业(定义见下文)。

除了股票评级外,中金公司对覆盖行业的未来市场表现提供行业评级观点,行业评级分为超配、标配、低配(定义见下文)。

我们在此提醒您,中金公司对研究覆盖的股票不提供买入、卖出评级。跑赢行业、跑输行业不等同于买入、卖出。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所有评级定义。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全文,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评级来推断结论。在任何情形下,评级(或研究观点)都不应被视为或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买卖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决定应基于自身实际具体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股票评级定义:
i. 跑赢行业(OUT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超过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ii. 中性(NEUTRAL):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与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相比持平;
iii. 跑输行业(UNDER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不及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行业评级定义:
i. 超配(OV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赢大盘10%以上;
ii. 标配(EQUAL-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表现与大盘的关系在-10%与10%之间;
iii. 低配(UND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输大盘10%以上。

研究报告评级分布可从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 获悉。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