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一文看懂国庆黄金周数据

受国内疫情有效管控、双节叠加等多重因素拉动,前期居民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客流恢复至8成。本文将从零售、旅游、免税酒店、交通运输和博彩行业角度为大家解读国庆、中秋黄金周数据。

零售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正增长4.9%,较去年十一黄金周的+8.5%增速有所放缓,但环比今年以来的月度消费数据,以及五一假期的消费数据呈回暖态势,主因国内疫情有效管控、双节叠加等多重因素拉动,前期居民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其中:商品消费持续升级,有机食品、美妆珠宝、智能家电、汽车等销售红火;直播带货、线上到家、网上订餐等新型消费蓬勃发展;餐饮、观影等体验性消费快速升温;居民境内游显著回暖,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活跃,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效果明显。我们重申对全年消费前低后高的判断,后续关注双十一等节日的消费回暖趋势。

1、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呈回暖态势,居民消费需求得以释放,中西部与网红旅游城市表现较优。

2020年十一黄金周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叠加,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相比今年以来的月度消费数据,以及五一、端午假期的消费明显回暖(五一、端午期间大部分地区消费数据同比仍为下滑)。分地区看,甘肃(14.4%)、西安(10.3%)、山西(7.8%)等西北地区,以及北京(18.6%)、上海(13.7%)、海南(12.5%)等网红旅游地区表现较好。

2、品质消费延续高增长,商品消费持续升级。

有机食品、美妆珠宝、智能家电、汽车等销售红火,消费趋向个性化、品牌化、高档化。国庆期间北京、福建重点监测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25.3%和10.2%;国庆前3日天猫智能家居套装同比增377%;北京、浙江、云南重点监测汽车销售额同比增23.5%、20.3%和14.1%。

 3、餐饮、观影等体验型消费明显复苏,直播带货、线上到家等新消费模式蓬勃发展。

①线下:餐饮、文娱消费快速升温。十一前七天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创下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仅次于去年同期);线下餐饮加速复苏,十一期间美团到店餐饮订单较五一增长78.4%,其中夜间餐饮消费前4天同比增长超30%;婚庆、团圆宴等需求加速释放; 

 ②线上:直播、到家引领消费新风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国庆前3天美团跑腿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151%,杭州、黄山、三亚等地异地订单同比增长超100%,银泰百货到店购物后使用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380%。同时,数字化服务向一“老”一“小”一“低”加速渗透,十一期间美团60岁以上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超80%,20岁以下用户数量同比增长65.3%,四/五线城市订单量同比增长23%/29%。

4、居民境内游升温,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活跃。

国庆期间居民境内游热度明显恢复,国庆前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水平(旅游消费恢复至去年同期七成水平)。其中小镇青年和家庭消费异军突起,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小镇青年国庆出游人均消费同比增幅超过50%,飞猪国庆家庭型民宿订单量同比上涨68%。同时,政策催化叠加消费回流带动免税消费热度空前,国庆前七天,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中免集团用户数环比“五一”增长155.79%。

风险

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疫情二次爆发。

旅游

受益于中国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控制,2020年国庆期间客流恢复至8成,与国内防疫出行管制力度匹配。当前景区接待游客量限额为最大承载量的75%。国庆期间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而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值得关注的内循环新特点。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新闻对中国国庆旅游市场的快速恢复均做出正面报道[1]。

国庆、中秋黄金周,国内客流恢复至8成:

文旅部数据,10月1~8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下降21%(可比口径);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下降30%(可比口径)。10月1~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550.2万人次,同比下降16.9%;10月1~8日,全国道路预计发送旅客3.79亿人次,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30.9%;全国航空发送旅客1326万人次,同比下降8.7%,其中前七日国内航线运输旅客1150万人次,同比增长3.8%。

商务部数据,10月1~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9%。娱乐方面,10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约37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83%。

出境游继续冰封。澳门自9月23日起率先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签注,10月1~7日内地访澳游客同比下降83.6%;对比同期内地访港旅客同比下降99.9%。

靓点一:替代出境游,挖掘中国热门景点。

出境游替代线路包括三亚海岛游、西北川藏自助游。中国中西部自然风光持续升温,中国版66号公路、中国版恶魔之眼、中国版羚羊谷等景点被挖掘。目前西部旅游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例如携程数据黄金周期间拉萨酒店预订量比增长600%,供不应求。如果利用这一趋势,可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三亚客流已实现同比正增长,10月1~4日三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50.14万人次,同比+10.8%。其中高端景点、离岛免税购物明显增长。10月1~5日,亚特兰蒂斯酒店入住率接近90%;10月1~7日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64%。

靓点二:周边亲子游增多。

由于学校限制,国内多数中小学生不参与跨省出游,相关家庭周边亲子游需求明显增加,导致一二线城市的周边游市场火爆。飞猪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亲子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近郊乡村民宿快速崛起,家庭型、独栋型民宿受欢迎。10月1~5日,以周边游为代表的Club Med安吉日均入住率达97%;10月1~6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累计接待游客57.7万人次,同比增长34%。目前周边游设施、消费理念尚有不匹配之处。未来中小学生旅游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的周边景点游客可能会恢复正常。

靓点三:婚庆活动明显增多。

由于疫情期间婚庆活动被推迟,本次国庆假期,婚庆活动明显增多。阿里数据,国庆前三天银泰戒指销售件数同比增长100%,钻石首饰销售件数同比增长121%。

风险

疫情负面影响持续时间超预期。

免税酒店

国庆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带动酒店需求继续复苏;国庆前7日海南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预计日均销售额实现环比增长。

国庆前7日离岛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预计日均销售额实现环比增长。

根据海口海关统计,10月1日至5日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为5.3亿元、同比增长137%,购物旅客8.2万人次、同比增长35%,购物件数54万件、同比增长86%。海关统计的数据以旅客提货为准,我们预测较多旅客在10月6日至8日离岛。另根据商务部数据,10月1日至7日,海南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据阳光海南网,去年同期海南4家免税店销售额3.85亿元,由此推测今年销售额约10.3亿元、日均销售额1.5亿元),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离岛免税增速环比有所放缓(据海南自贸港官网,7月1日至9月30日,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为86.1亿元,同比增长228%,日均销售额0.94亿元),略低于一些投资者的预期,不过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去年消费更集中于国庆,而今年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后相对缩小了7-9月和国庆之间的差距。我们预计国庆期间的日均销售额相对于7-9月的日均销售额仍实现了环比增长,国庆仍呈现出节假日效应。海南整体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国庆第1/2/3/4/6/7天的接待游客人次增速分别为-1%/3%/9%/16%/20%/10%。

出入境免税受海外疫情影响恢复缓慢。

由于疫情影响和签证限制等原因,国庆期间只有少数人选择出境,大多数人仍在境内旅游。国庆前7日,内地访港旅客同比下降99.9%,内地访澳旅客同比下降83.6%。我们预计国庆期间机场免税店仍受到严重影响、恢复缓慢,不过中免正与机场就租金进行协商,我们预计全年不会全额计提保底租金。

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带动酒店需求。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国庆8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达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旅游收入4,666亿元,同比恢复70%;据交通运输部,全国航空发送旅客1326万人次,同比下降8.7%。国内旅游市场的良好复苏带动了酒店住宿需求,持续帮助酒店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的提升。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预售酒店GMV环比增长超过100%;整体酒店订单中,4、5星级酒店占约一半;而由于今年国庆中秋叠加,8天假期使得连住5天旅客环比增长35%,连住7天更是增长70%。以三亚为例来看,据三亚旅文局抽样调查,国庆前4天,全市酒店平均房价与开房率一并提高,其中海棠湾的酒店开房率为79.7%,平均房价达到2,042元(提高约575元)。

风险

疫情影响超预期。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部于8日公布国庆假期各交通运输方式出行情况(详见下方)。考虑到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时间较长,且存在延长休假可能,我们认为整个假期的返程客流或将持续至10月11日。

通过对国庆假期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启示:1)国庆期间,高速路车流量同比下滑幅度<民航旅客发送量<铁路旅客发送量,可能意味着人们不太愿意长时间使用公共交通出行;2)高速公路拥堵里程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但车流量同比仍小幅下滑,可能意味着人们驾车出行的距离更远了;3)航空国内线旅客量同比实现正增长,略超预期,可能因为假期时间较长,人们出游距离更远,三亚海岛游、西北川藏自助游颇受青睐。

航空、机场:国内客运量同比转正。交通部预计[2],10月1日-8日民航发送旅客1,326万人次,同比下降8.7%;根据去哪儿网数据[3],10月1日-7日,民航国内航线已承运1,150万人次,同比上升3.8%。航空国内航线需求持续恢复,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车流量总体平稳。交通部预计,10月1日至8日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4,767万辆/日[4],同比下降4.7%,其中货车流量日均同比增速达15%,我们认为或与通行效率提高与复工推进相关。同时今年车辆出行时段更为集中,今年假期全国峰值(10月1日)的车流量、拥堵距离均超历史同期。

铁路客运量同比仍下滑,但较平时跌幅收窄。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789万人次,同比下降16.1%(今年国庆放假同比延长一天,因而未计算返程高峰、增速偏低)。该降幅相较于8月的同比下降34.4%显著收窄。

快递:10月1至8日全国揽收包裹18.2亿件,同比增长54.34%;投递包裹18.2亿件,同比增长66.64%,我们认为受益于双节叠加,寄递需求较为集中,顺丰9月、10月业务量增速(尤其是时效件)或超预期。关注快递板块旺季表现。

航运:干散货表现超预期(10月7日BDI指数收报于2,044点,同比上涨15%,较一个月前上涨53%);集运旺季接近尾声(国庆期间SCFI运价未更新,目前运价处于历史高位,四季度运价可能出现环比回落,但我们认为回调后的支撑水平有望超预期且看好中长期格局改善);油运旺季启动晚于往年

风险

经济增长失速;新冠疫情大面积反复。

博彩

基于行业订阅数据,我们预计2020年10月1—7日日均博彩收入为2.79亿澳门元(相较2019年10月1—7日同比下滑75.9%)。

据澳门旅游局数据显示,2020年十一黄金周(10.1—7)期间,澳门总旅客数同比下降85.7%(其中大陆访客数同比下降83.6%)。总访澳门旅客数于首日同比下降88.5%,随后持续回暖(第7日同比下降75.3%)。

我们的草根调查显示,酒店入住情况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前几年黄金周期间酒店的入住率都接近满负荷。我们估计2020年黄金周期间澳门主要酒店的入住率约为35—45%,在黄金周的中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我们认为,黄金周期间中场日均博收同比下降70—72%,变化趋势比较接近酒店入住率的趋势。

黄金周期间,澳门日均旅客数量平均约有2万人次左右,我们认为博彩业务趋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场博彩业务表现要优于贵宾博彩业务。

我们认为,贵宾业务的趋势与中场业务不同,贵宾转码数在黄金周的后期有所增加,并且可能进一步受益于假期后更长时间的尖端需求。我们认为在十月黄金周期间,贵宾日均转码数同比下降约85—87%。

尽管我们像往年一样预计在黄金周之后去往澳门的旅客数量会减少,但我们仍然期待通行限制进一步放宽,例如:1)取消进入澳门之前必需的核酸检测;2)加快澳门旅游签证申请批复速度。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0年10月的博彩总收入将同比下降70—80%。我们估计,在当月剩余时间内,平均每日博彩收入保持在1.4—2.5亿澳门元之间,2020年10月的博彩总收入可能为53.1—79.5亿澳门元。

风险

COVID-19疫情加剧;监管政策的不利变化。

----

[1]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4367676

[2]新浪财经:

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0-10-08/detail-iivhvpwz0926695.d.html?vt=4

[3]民航资源网:

http://news.carnoc.com/list/545/545429.html

[4]资料来源:交通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3DlcqjynJ3QG_FgtzKBLQ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0年10月9日已经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消费同比增4.9%,品质消费与体验型消费成为亮点

2020年10月8日已经发布的《黄金周全国客流恢复8成,内循环下存在结构性靓点

2020年10月9日已经发布的《离岛免税店零售额增长167%,国内游回暖带动酒店需求

2020年10月9日已经发布的《国庆假期数据速览:内需复苏持续,推荐航空、快递、航运、公路

2020年10月9日已经发布的《澳门十一黄金周,中场持续引领博收复苏

法律声明

一般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中金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中金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由受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资者若有任何关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问题请直接联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销售交易代表。 

本报告由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金新加坡”) 于新加坡向符合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定义下的认可投资者及/或机构投资者提供。提供本报告于此类投资者, 有关财务顾问将无需根据新加坡之《财务顾问法》第36 条就任何利益及/或其代表就任何证券利益进行披露。有关本报告之任何查询,在新加坡获得本报告的人员可向中金新加坡提出。 

本报告由受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中金英国”)于英国提供。本报告有关的投资和服务仅向符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05年(金融推介)令》第19(5)条、38条、47条以及49条规定的人士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零售客户使用。在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本报告向被其本国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或相当性质)的人士提供。 

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日本株式会社(“中金日本”)于日本提供,中金日本是在日本关东财务局(日本关东财务局长(金商)第 3235号)注册并受日本法律监管的金融机构。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2条31项所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日本非专业投资者使用。
本报告亦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施行令》第17条第3款第1项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第58条第2款但书前段所规定的日本金融机构提供。在该情形下,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日本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

本报告将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于该国家或地区提供。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也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研究报告或相关信息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与本报告所含具体公司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该等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研究基本评级体系说明:

分析师采用相对评级体系,股票评级分为跑赢行业、中性、跑输行业(定义见下文)。

除了股票评级外,中金公司对覆盖行业的未来市场表现提供行业评级观点,行业评级分为超配、标配、低配(定义见下文)。

我们在此提醒您,中金公司对研究覆盖的股票不提供买入、卖出评级。跑赢行业、跑输行业不等同于买入、卖出。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所有评级定义。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全文,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评级来推断结论。在任何情形下,评级(或研究观点)都不应被视为或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买卖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决定应基于自身实际具体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股票评级定义:
i. 跑赢行业(OUT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超过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ii. 中性(NEUTRAL):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与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相比持平;
iii. 跑输行业(UNDER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不及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行业评级定义:
i. 超配(OV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赢大盘10%以上;
ii. 标配(EQUAL-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表现与大盘的关系在-10%与10%之间;
iii. 低配(UND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输大盘10%以上。

研究报告评级分布可从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 获悉。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