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有较高保障,政府强调粮食安全更多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过去20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大谷物基本实现自给。今年部分农作物遭受洪灾,但受灾面积低于2016年,我们预计对全年粮食产量影响有限。今年完成的粮食大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库存可以满足全国居民一年消费需求。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应该提倡,减少农业部门消耗资源有利于资源向有更高生产率的部门配置。
摘要
今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众多关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部分国家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暂时性措施。沙漠蝗虫在东非和南亚肆虐,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担忧。国内暴雨和洪灾给农产品生产和运输造成不利影响。习近平主席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披露的夏粮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同期。社科院报告称“十四五”末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
我国粮食生产状况良好,基本实现自给。我国粮食产量自2003年以来大幅增长,过去几年较为平稳。2019年我国实现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创历史新高。2020年夏粮和早稻产量继续增长,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高于97%。大豆进口量较大,但大豆主要用于压榨,直接食用占比不高。
尽管今年洪灾给农作物带来一定损失,但是对全年粮食产量影响可能不大。今年汛期,强降雨造成南方多地发生洪灾。前7个月,洪灾造成的损失小于2016年同期,8月以来降雨有所减弱。从历史上看,过去几次洪灾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大。降雨多的年份,旱灾影响程度往往偏低。随着我国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程度长期呈下降趋势。
国内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今年完成的粮食库存大清查的结果,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基本相符,粮食质量总体良好。过去几年,玉米库存经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幅下降,但稻谷和小麦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目前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
从国际看,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库存和贸易量有望保持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21年度全球谷物产量将增长3%;全球谷物库存将增长6%,库存与使用量比值攀升至二十年的高位;尽管新冠疫情带来短期扰动,今年全球谷物贸易量仍将增长2.1%。
受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支持,国内粮价明显高于国际价格。粮食支持政策有助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应对不确定性风险。2015年中央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资源配置优化、提升效率。
近期粮价上涨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今年以来,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有所上涨,通过饲料间接影响猪肉价格,同时影响食用油价格。大米和小麦价格相对平稳,CPI粮食价格涨幅较低。随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推进,中国可能会加大对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有助于平抑食品价格上涨压力。
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粮食安全更多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根据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中国各项粮食安全指标全球排名高于人均GDP全球排名,并且在逐步提升。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应该提倡,减少农业部门消耗资源也有利于资源向更高生产率的部门配置,促进人均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正文
粮食充裕,无需过忧
今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众多关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部分国家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暂时性措施。沙漠蝗虫在东非和南亚肆虐,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担忧。国内进入汛期以来,暴雨和洪灾给农产品生产和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猪肉和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近期习近平主席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1]。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披露的夏粮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同期。社科院报告称“十四五”末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
我们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有较高保障,政府强调粮食安全更多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过去20年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大谷物基本实现自给。今年部分农作物遭受洪灾,但受灾面积低于2016年,我们预计对全年粮食产量影响有限。今年完成的粮食大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库存可以满足全国居民一年消费需求。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应该提倡,减少农业部门消耗资源有利于资源向有更高生产率的部门配置。
我国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自给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3年以来大幅增长,过去几年较为平稳。2019年,我国实现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创历史新高。2003-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从4.3亿吨增长至6.6亿吨,增长53%。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体平稳。2019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占全部粮食总产量的91%,其中玉米占比39.3%、稻谷占比31.6%、小麦占比20.1%,其余为豆类和薯类等。
今年夏粮和早稻比去年增产。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夏粮产量14,281万吨,比上年增加120.8万吨,增长0.9%[2]。8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早稻产量2,729万吨,比上年增加102.8万吨,增长3.9%[3]。
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产量中秋粮占比最大,稻谷、玉米生产主要看秋粮。秋粮收获要到10-11月,国家统计局一般在12月上旬公布全年粮食产量。农业农村部召开发布会表示,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4]。
我国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自给,三大谷物自给率超过98%。2019年大米、小麦、玉米进口占表观消费量比例分别为1.2%、2.3%和1.8%,自给率高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95%的目标[5]。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长加快,但是对自给率影响有限。
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由大豆构成。2019年,大豆进口占表观消费量比例83%。大豆主要用途是压榨,用来生产豆油和豆粕。压榨约占大豆消费量84%,直接食用的大豆占比只有12%。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2017年以来,自美国大豆进口占比下降,自巴西大豆进口占比上升。8月25日上午,中美双方通话,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6]。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可能会加大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进口。
社科院报告估计十四五末我国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主要指大豆进口,谷物自给率仍然高于95%的目标。2020年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十四五末我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7]。2500万吨谷物净进口约占当前我国谷物年产量4%,96%左右的自给率仍然高于95%的中长期目标。
今年洪灾对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今年汛期,强降雨造成南方多地发生洪灾。今年6月以来,南方强降雨频繁。根据国家气象局统计[8],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东部,区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湖北、安徽两省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64%和110%,均为历史同期最多;淮河流域偏多27%。
目前看今年洪灾造成的损失小于2016年。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9],7月份,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7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87万公顷,低于2016年7月洪灾造成的2,132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和51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结合上半年自然灾害情况[10],今年前7个月,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178万公顷,低于2016年同期1,461万公顷。我们预计今年洪灾对农作物影响程度不超过2016年。
最近几次洪灾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不大。从历史上看,1998年和2016年两次洪灾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都不大。1998年粮食产量比前后两年平均值上升2.2%,2016年粮食产量比前后两年平均值下降0.1%。南方洪灾主要影响稻谷产区,1998年和2016年稻谷产量比前后两年平均产量仅下降0.4%和0.6%。一个原因是,降雨多的年份,虽然水灾可能更严重,但旱灾影响程度往往偏低。
从长期看,我国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1998年遭受特大洪灾以来,我国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长江流域夏季降雨量和1998年基本相当,但是洪灾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远低于1998年。历史上旱灾对农作物的危害大于水灾。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抵御洪灾,也有利于减轻旱灾的影响。过去20年,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比水灾受灾面积有更大幅度的下降。
今年小麦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并非因为产量下滑。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11],截至8月2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663.6万吨,同比减少1233.8万吨(-26%)。今年夏粮小麦产量13,168万吨,比上年增加75.6万吨,增长0.6%。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解释今年小麦收购量下降的原因包括:1)部分地区小麦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减少;2)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储粮防灾意识增强,同时有的农户和经纪人看好后市持粮待售,售粮期将进一步拉长;3)汛情和天气等也给粮食收购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粮食库存总体充裕
粮食库存有助于减轻短期供给波动给粮价带来的冲击,CPI中粮价波动远低于蔬菜价格。今年暴雨和洪水给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造成不利影响,6月以来蔬菜和猪肉价格出现上涨。猪肉自去年以来就受到非洲猪瘟造成的供给面冲击。蔬菜由于保存时间短,短期供给扰动对其价格影响较大。粮食因为有库存可以调节短期供求冲击,价格波动远低于蔬菜价格波动。
国内政策性粮食库存可以满足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需求。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了十年一次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大清查以2019年3月31日为时点,历时近一年。清查范围包括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和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等[12]。大清查结果显示,粮食质量总体良好,粮食库存数量可满足全国居民一年以上正常消费需求[13]。8月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14]。
玉米库存经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幅下降,但稻谷和小麦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全国粮食库存缺乏系统性的公开统计数据。根据Wind数据库收集的汇易等第三方机构的估计,目前玉米库存较2016年高点大幅回落,小麦和稻谷库存和官方披露的相当于一年消费量的水平基本接近。2016年底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专门提及“加快消化玉米等库存”。目前玉米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但是稻谷和小麦仍然面临去库存的压力。大豆对进口依赖较大,库存水平一直不高。
全球粮食生产、库存、贸易维持增长
全球谷物产量继续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在7月2日发布的最新一期《谷物供求简报》[16]中,将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预报数上调至27.9亿吨,比2019年增长3%。受降雨等天气因素提振,小麦、玉米、大米产量比之前预期上调。粮农组织预计2020年小麦产量和2019年持平,玉米和大米产量比2019年增长。
全球谷物库存与使用量比值攀升至二十年高位。粮农组织预计2021年期末谷物库存上升至9.29亿吨,增长6%;库存与使用量之比将创下33%的二十年新高。其中,小麦和玉米库存比期初增加;大米库存比期初下降0.7%,库存下降主要来自中国,但中国库存仍然处于充足水平之上。
尽管新冠疫情带来短期扰动,今年全球谷物贸易量仍有望保持增长。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部分国家暂时限制了粮食出口,但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粮农组织预计2020/21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将增长2.1%,达到4.35亿吨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增速加快,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我国粮食政策兼顾安全和效率
国内粮价明显高于国际水平。近期国际大米价格上涨,而国内大米价格相对平稳,国内外大米价格价差有所收窄。但国内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仍然远高于国际价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价格和世界银行统计的国际价格计算,截至2020年7月,国内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比国际价格高出20%、69%、107%和96%。
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对国内粮价形成支持。我国从2004年开始对稻谷、小麦等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作物播种前公布当年最低收购价水平;收获季节,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2007年起对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开始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稳定市场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造成国内粮价持续高于国外。
2015年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17]。2014年和2016年取消了大豆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18]。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仍然保留,但2018年开始允许最低收购价下调,并同步建立补贴机制[19]。粮食支持政策有助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资源配置优化、提升效率。我们预计,粮食政策将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今年以来,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大米和小麦价格相对平稳,粮价上涨对CPI影响主要体现在猪肉和食用油上。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去年以来非洲猪瘟造成的供给冲击的影响,但玉米和豆粕饲料价格上涨可能会传导到猪肉价格;食用油包括玉米油和大豆油,价格可能出现上涨。截至7月,CPI中的猪肉价格同比增长85.7%,食用油价格同比增长6.4%,粮食价格同比增长1.6%。随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推进,中国可能会加大对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有助于平抑食品价格上涨压力。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粮食安全”英文是food security,直译中文是“食物安全”,具有较为宽泛的含义。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社会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健康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要”,包括充足的粮食供应(availability)、获得粮食的机会(access)、稳定性(stability)和利用(utilization)四方面含义[20]。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包含上述四方面27个指标[21]。
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全球排名高于人均GDP全球排名。按PPP衡量,2019年中国人均GDP收入全球排名77位,其他各项粮食安全指标全球排名高于人均GDP的全球排名。中国在四个方面的粮食安全指标情况如下:
► 充足粮食供应:中国平均膳食能量供应充足率128%,全球排名53位;人均蛋白质供应100.2克/天,全球排名34位;动物来源蛋白质的平均供应量,全球排名75位。
► 粮食获得机会:中国PPP衡量的人均GDP和铁路线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食物不足发生率不到2.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8%。
► 粮食稳定性:中国谷物进口依赖度5%,全球排名43位(由低到高);配备灌溉的耕地占比60.9%,全球排名38位;人均粮食供应波动全球排名19位(由低到高)。
► 粮食利用:中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肥胖症的患病率6.2%,全球排名24位(由低到高);低出生体重的患病率5%,全球排名13位(由低到高)。
根据经济学人信息社(EIU)构建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FSI)[22],中国2019年在113个国家中排名35,前三名分别是新加坡、爱尔兰和美国。
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3],阐述了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白皮书从粮食产量、谷物供应自给情况、粮食储备能力、居民健康营养状况和贫困人口吃饭问题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粮食安全成就;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未来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并提出四个方面政策主张,包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储备应急管理、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和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总体而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认为,政府强调粮食安全更多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本身值得提倡,减少农业部门消耗资源也有利于资源向更高生产率的部门配置,促进人均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
[1]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1/content_5534026.htm,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7/t20200715_1775940.html,国家统计局关于2020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3]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8/t20200819_1783988.html,国家统计局关于2020年早稻产量数据的公告
[4]http://www.moa.gov.cn/hd/zbft_news/dqlsscyxsc/wzzb_26342,农业农村部就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发布会
[5]http://www.gov.cn/jrzg/2008-11/13/content_1148414.htm,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6]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ldhd/202008/20200802995441.shtml,刘鹤与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通话
[7]http://finance.ifeng.com/c/7z10weyTv7I,社科院报告:“十四五”期末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8]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76342116.htm,中国气象局2020年8月新闻发布会
[9]https://www.mem.gov.cn/xw/bndt/202008/t20200804_354411.shtml,应急管理部发布2020年7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10]https://www.mem.gov.cn/xw/bndt/202007/t20200706_353113.shtml,应急管理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11]http://www.lswz.gov.cn/html/ywpd/lstk/2020-08/25/content_257908.shtml,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8月20日)
[12]http://www.lswz.gov.cn/html/c2018091204/2018-09/12/content_240056.shtml,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
[13]http://www.gov.cn/xinwen/2020-05/13/content_5511319.htm,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总结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14]http://www.gov.cn/xinwen/2020-08/07/content_5533032.htm,韩长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1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16]http://www.fao.org/worldfoodsituation/csdb/zh/,2020年7月2日《谷物供求简报》
[17]http://www.gov.cn/xinwen/2015-10/15/content_2947548.htm,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18]http://www.gov.cn/xinwen/2016-03/28/content_5059171.htm,今年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19]http://www.gov.cn/xinwen/2018-02/10/content_5265580.htm,国家公布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20]http://www.fao.org/organicag/oa-specialfeatures/oa-foodsecurity/zh
[21]http://www.fao.org/economic/ess/ess-fs/ess-fadata/en/,粮食安全指标
[22]https://foodsecurityindex.eiu.com/
[23]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66192/1666192.htm,《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0年8月31日已经发布的《粮食充裕,无需过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