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食醋行业——调味品中的长青树

我们看好食醋作为调味品细分品类未来的成长性,我们认为食醋行业是一个生命周期很长的长青品类,目前正处于黄金成长期,且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份额提升空间明确。与其他调味品细分品类相比,食醋品类增长持续性更强、护城河更宽、议价能力更明显,我们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食醋:价值、种类与问题

食醋的种类

食醋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调味品,也是十分稀少的酸味调味剂,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东亚、欧洲、美洲。食醋虽然与酱油、盐等同为调味品,但却有两大独特之处:(1)消费的地域差异性更加明显;(2)不仅具有调味功能,更是有保健的功效。

►作为一种典型的酿造物,食醋可以按照原料分为谷物醋、水果醋和酒精醋三大类。

国内有四种谷物醋,即“四大名醋”,在原料与工艺上各有差别。“四大名醋”有两种说法,一是镇江香醋、山西陈醋、保宁醋、永春老醋,另一说是将独流老醋代替永春老醋。

食醋的价值:满足三层需求

►一是满足美味生活。当经济处于较低水平,消费者更多的是追求口味上的享受,调味品的调味功能居于第一位,所以此时的味精、盐需求量大,生产规模扩张迅速,相反这一时期的食醋可能不受青睐。

►二是满足美好生活。随着中产阶级人群的扩大,美味生活让步于美好生活,好味道、优品质、多功能的调味品需求量较快增加,例如酱油、复合调味品、风味调味品等,这一时期的食醋价值在饮食市场得到更多的认可。

►三是满足健康生活。在稳定的发达经济体中,健康生活受到全社会的追捧。食醋作为保健功能十分强大的调味品,具备抗菌杀菌、促进新陈代谢、调节酸碱平衡、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功能,并且调味应用场景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食醋行业研究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我们认为食醋行业的信息与投资价值还远远未被充分挖掘,其中有三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亟待破解的。

►一是食醋行业的市场需求有多大,未来空间几何?

►二是食醋能否打破“四大名醋”区域割据的限制,诞生全国性品牌?

►三是相较于酱油等其他调味品,食醋的投资价值在哪里?

后文中,我们先从行业的生命周期、比较优势角度剖析食醋行业,实际上是回答第一、三个问题,然后从行业成长逻辑、竞争逻辑分析,实际上是回答第一、二个问题。

纵向分析:从四条规律看中国食醋业正处于黄金成长期

回顾海外食醋业与调味品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行业增速、集中度、龙头业务与品类、毛利率等是关键指标,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行业所处的阶段,进而判断其投资价值。

海外经验:食醋业发展的四条规律

►规律一:行业收入会经历3~4次增速换挡。日本的食醋业发展较早,至今已经历了较完整的周期。

►规律二:行业集中度CR10提升至60%及以上。食醋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发展初期存在许多小作坊,1970年前职工人数不足10人的工厂占绝大部分。但随着相互竞争与机械化,规模效应愈加突出,因此日本食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规律三:品类更加丰富,价格带逐渐清晰。食醋虽然在日本起源较早,但最初商品种类并不多。直至1970年代,食醋品类进入爆发期,花样翻新,新增40多个品种。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细分的食醋品种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价格带,高档醋、中档醋、大众醋的价格有着明显差距。

►规律四:龙头业务圈扩张,毛利率先走高后下滑。我们研究味滋康、冠利2家成熟的海外食醋企业发现,其业务的发展路径可归纳为“单品做大—品类扩张—跨国扩张”。

2019年的中国食醋行业正处于黄金成长期

根据上述四条规律,我们认为食醋行业正处于黄金成长期的初期,位置时点较好。食醋需求的量与价均具备提升空间,目前行业高度分散,集中度为调味品子行业中最低,我们认为投资龙头可同时收获品类增长与行业整合的红利。

成长期特征一:行业规模高增速

►食醋收入11年复合增长率10%。调味品协会就“食醋100强”统计,2006年收入20.4亿元,到2017年增加至58.4亿元。国内食醋近十年实现双位数的年复合增速,与日本1960-70年代相似。我们认为这种成长期特征还将至少持续五年。

►家庭渠道收入4年复合增速约8%。我们预计食醋在家庭渠道的收入从2015年的4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5亿元,增速良好。我们认为,在食醋成长期对收入增速贡献最高的是餐饮渠道,不仅是因为其收入占比70%,更是因为餐饮的调味品边际需求量更大。

成长期特征二:集中度较低,但趋势向上

► 我国食醋行业较为分散,CR5仅为17%。对外,食醋集中度为所有调味品子行业中最低,更低于乳制品、肉制品。对内,目前“四大名醋”的割据局面仍然存在,但具备非常大的整合空间。

► 潜在进入者加剧竞争,推动行业向头部集中。食醋行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值得挖掘,近年来由于食醋量价齐升的趋势,海天、李锦记、千禾等传统酱油企业都正在积极拓展醋市场。这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大调味品公司在渠道、资金、技术上具备优势,我们预期将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使得行业集中度提升。

成长期特征三:品类创新空间大,宽价格带初形成

►“香陈米白果饮”构成食醋品类结构。国内食醋发展历史悠久,因此目前传统格局仍在延续,香醋、陈醋、米醋、白醋是最重要的品种,参与者包括大的醋企和调味品巨头。但除此之外,从原料与功能来看新的品类并不多,只有果醋和醋饮料目前做出了一定的规模。相较于日本丰富的草莓醋、黑糖醋、海藻醋、寿司醋、复合汤用醋等,国内的确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食醋形成明显的三档价格。

  • 低档(大众)的价格带在5~20元/500ml,市场规模最大,一是品种多,“香陈米白果饮”均有,二是玩家多,基本上所有做醋的企业都有布局。

  • 中档的价格带在20~50元/500ml,市场规模中等,涉及“香陈米白饮”,其中陈醋是最大的品种。

  • 高档的价格带在50元/500ml以上,市场规模较小,只有香醋与陈醋2个品类,主打年份醋与礼品醋。


成长期特征四:龙头品类扩张,毛利率提升

►恒顺醋业:2008年至今,恒顺一边继续做大传统的镇江香醋产品,另一方面开始拓展新品类。积极推出“三年陈”、“六年陈”来攻占香醋的高端市场,在山西实现异地产能扩张,进军陈醋市场。此外,恒顺还相继拓展白醋、米醋、果醋、酱油、料酒等,品类圈大大扩张。在这一过程,协同效应明显,高端醋放量推高盈利,公司食醋业务与总体的毛利率从2011年的32%持续提升至2017年的41%。

►紫林醋业:2012至今,紫林采用与恒顺相似的发展路径,以山西老陈醋为基点,逐渐向香醋、米醋、白醋、果醋等调味醋渗透,同时加码果醋、醋饮料以及保健醋。实际上,这并不是拙劣的模仿,在高速成长的食醋行业,大规模的公司拓展新品类的成本与阻碍较小,而获利却较丰厚,表现为紫林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13年31%增加至2017年39%。

横向分析:从三大维度看食醋业拥有的“比较优势”

食醋比其它调味品更长青

►食醋的抗周期属性更强,价格弹性更小。调味品的特征之一是抗周期,而食醋又是调味品中这一性能最强的细分品类。此外,食醋的价格弹性较小,即食醋销量不容易受价格涨跌的冲击。我们认为,在类似2019年这样消费相关宏观指标走弱的趋势下,食醋企业有着更强的防御能力。

►食醋拥有更低的边际替代率。我们认为食醋的调味功能难以被替代。第一,食醋是十分稀缺的酸味调料,除此之外仅有柠檬、番茄酱、酸泡菜等,因此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小。第二,食醋有着特定的应用场景。

食醋拥有更宽的历史护城河

►一是深刻的味觉记忆。食醋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已有30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饮食文化中,中国的食醋已经深刻融入人们的味觉记忆之中,形成较强的用户粘性。因此,在面临味滋康、冠利等外来食醋攻占国内市场时,本土醋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防御力。我们认为,味觉记忆使得国内的食醋市场在未来仍然由本土特色企业主导。

►二是食醋的“年份属性”。我们认为,食醋具有类似白酒的“年份属性”,即可以挖掘文化价值,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三年陈”、“六年陈”、“八年陈”的食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做高端产品方面,食醋有着比酱油等其它调味品更多的优势,我们认为高端品将成为食醋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2018年恒顺20%的收入来自高端醋。

食醋业的议价能力更强

►下游具备提价能力,成本转嫁能力强。食醋作为必选消费品,消费者的价格弹性低,厂商的议价能力强,因此在每一次成本上涨之后都进行了产品出厂价的上调。

►较强的定价权是行业盈利的“压舱石”。成本转嫁的效益体现在行业与公司不必担心成本上涨挤压利润空间,即可以使得毛利率保持稳定甚至增长。

展望一:食醋增长空间大,短期看餐饮化,长期看健康化

根据资料归集和总结,我们测算2017年食醋规模约203亿元,短期3年内保守预计增速9%,对标德日,长期看规模有望增长至400-600亿元。短期食醋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餐饮渠道的旺盛需求,但长期来老龄化加剧叠加健康饮食,推广“减盐运动”,我们认为全渠道的调味醋将迅速放量,并且保健醋与醋饮料等新品种也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展望二:集中度提升,新进入者逐步增多

国内食醋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复杂,目前主要呈现出几个特征:1)区域龙头割据;2)大醋企互相攻占基地;3)传统醋企VS调味巨头,从规模上来说,传统食醋企业已经不具优势。外部进入者或将推动集中度提高,海天等调味品巨头优势明显,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此外,政策趋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认为,未来在本流派的主导消费区域内,不规范的小企业正在加速退出,龙头可通过多次并购做大规模,巩固自身基础;而基地市场之外仍有许多并无明显消费偏好的地区,将成为地域性龙头跨区域扩张的首选市场。

风险

行业需求变动、宏观经济影响、食品安全事件。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0年2月10日已经发布的《调味品系列报告之食醋专题:调味品中的长青树》

法律声明

一般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中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中金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中金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由受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香港的投资者若有任何关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问题请直接联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的销售交易代表。 

本报告由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金新加坡”) 于新加坡向符合新加坡《证券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定义下的认可投资者及/或机构投资者提供。提供本报告于此类投资者, 有关财务顾问将无需根据新加坡之《财务顾问法》第36 条就任何利益及/或其代表就任何证券利益进行披露。有关本报告之任何查询,在新加坡获得本报告的人员可向中金新加坡提出。 

本报告由受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的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中金英国”)于英国提供。本报告有关的投资和服务仅向符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05年(金融推介)令》第19(5)条、38条、47条以及49条规定的人士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零售客户使用。在其他欧洲经济区国家,本报告向被其本国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或相当性质)的人士提供。 

本报告由中国国际金融日本株式会社(“中金日本”)于日本提供,中金日本是在日本关东财务局(日本关东财务局长(金商)第 3235号)注册并受日本法律监管的金融机构。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第2条31项所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本报告并未打算提供给日本非专业投资者使用。
本报告亦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向符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施行令》第17条第3款第1项及《金融商品交易法》第58条第2款但书前段所规定的日本金融机构提供。在该情形下,本报告有关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仅向日本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

本报告将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于该国家或地区提供。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也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研究报告或相关信息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信赖依据。

与本报告所含具体公司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该等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研究基本评级体系说明:

分析师采用相对评级体系,股票评级分为跑赢行业、中性、跑输行业(定义见下文)。

除了股票评级外,中金公司对覆盖行业的未来市场表现提供行业评级观点,行业评级分为超配、标配、低配(定义见下文)。

我们在此提醒您,中金公司对研究覆盖的股票不提供买入、卖出评级。跑赢行业、跑输行业不等同于买入、卖出。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中的所有评级定义。请投资者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全文,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评级来推断结论。在任何情形下,评级(或研究观点)都不应被视为或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买卖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决定应基于自身实际具体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股票评级定义:
i. 跑赢行业(OUT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超过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ii. 中性(NEUTRAL):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与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相比持平;
iii. 跑输行业(UNDERPERFORM):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个股表现不及同期其所属的中金行业指数。

行业评级定义:
i. 超配(OV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赢大盘10%以上;
ii. 标配(EQUAL-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表现与大盘的关系在-10%与10%之间;
iii. 低配(UNDERWEIGHT):未来6~12个月,分析师预计某行业会跑输大盘10%以上。

研究报告评级分布可从https://research.cicc.com/footer/disclosures 获悉。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回到顶部